当前位置:首页 > 景观雕塑 > 正文

状元景观雕塑,状元景观雕塑图片

  1. 阆中四状元雕塑在哪里?
  2. 青秀山荫生植物园介绍?
  3. 夫子庙大成殿匾额?
  4. 阆中四面山名?
  5. 苏轼作文满分,为何他却没中状元?

阆中四状元雕塑在哪里?

四状元雕塑在川北道贡院,也称阆中贡院。位于阆中古城学道街中部北侧,这里是清朝科举考试的地方。贡院就是给皇帝贡献人才的意思。贡院内的状元英杰馆里有阆中的“唐宋四状元雕塑”。他们唐代的尹枢、尹极兄弟状元和北宋的陈尧叟、陈尧咨兄弟状元。其中尹枢中状元时已经71岁,他也是全国年龄最大的“长寿状元”。

青秀山荫生植物园介绍?

详细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市青秀区凤岭南路6-6号

交通攻略:

状元景观雕塑,状元景观雕塑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秀山东门:乘坐33路、45路、D9路公交车至青秀山东门站下车;乘坐122路、72路公交车至李宁体育园站下车;乘坐106路公交车至青环铜鼓岭路口站下车。

青秀山西门:乘坐B10路、32路、33路、89路、94路、121路公交车或地铁3号线至青秀山站从B出口出站,步行至西门2号门。

青秀山北门:乘坐B10路、32路、72路、121路、122路、W19路公交车到青秀山北门站,步行至北正门。

状元景观雕塑,状元景观雕塑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开放时间:周一到周五:6:00-18:00(有游园车) 18:00-24:00。18:00之后可继续游玩,但无游园车只能步行。

灯展区域开放时间:平常只是周五-周日晚上开灯,开灯时间19:00-23:00,可直接驾车驶入东区。

门票价格:每人20元。凭学生证老年证门票10元。

状元景观雕塑,状元景观雕塑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小Tips:园内有小火车与观光车,建议购买双次票。观光车单次票5元/人,小火车单次票10元/人

路线推荐:1️⃣西门——广西十二世居民族雕塑群——壮锦广场——状元泉文化园——千年苏铁园——龙象塔——雨林大观——凤凰阁2️⃣西大门——友谊长廊——中国——东盟友谊园——千年苏铁园——中泰友谊园——雨林大观——凤凰阁

夫子庙大成殿匾额?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主殿,大殿四周是孔子业绩图壁画,形神并具。大成殿作为夫子庙的核心景区,是供奉和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因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集大成的贡献而得名,布局为前庙后学宫。门前古狮雄踞,门左右辟角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边进出。

进入门内,映入眼帘是一座汉白玉卧碑,正面是古代名书法家题的“南京夫子庙”,北面镌刻详细记载了重建夫子庙的经过。进入中心庙院,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坍墀,坍墀正中竖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吨,是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甬通两旁每尊高1.8米的孔子***中八位贤人汉白玉塑像分班侍立。庙院被两庑碑廊环抱,墙壁上镶有30块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的墨宝真迹碑刻,碑廊里陈列着被誉为“中华一绝”的南京特产雨花石精品展览,色彩缤纷,玲珑剔透。巍峨庄严的大成殿主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重檐飞翘,斗拱交错。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米,宽3.15米,两侧有四亚圣颜回、曾参、孔仍、孟轲的汉白玉雕像,四周墙壁展出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巨幅彩石镶嵌壁画。

从大成殿后门走出,即进入学宫参观区。学宫是科举时代学子读书的最高学府,为使士子接受教化,渐知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所以学宫总是和孔庙建在一起。作为江苏古代文教中心的学宫位于大成殿后,以明德堂、尊经阁为主体,“东南第一学”门匾由清末状元秦大士题写。

阆中四面山名?

阆(音làng,浪),《说文解字》解释:“阆,门高也”。阆中四面山形如高山,故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故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中,故名“阆中”。

古城内象形雕塑,“门”中一个“钟”,“阆中”

阆中素有风水宝地之美誉,三面环山,四面环水,风光钟灵毓秀,如诗如画,是全国保存最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是四川省唯一立法保护的古城。

阆中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是华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是汉唐民间天文研究中心,是四川状元之乡。

来阆中古城,玩要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在古城悠闲漫步,透过汉恒侯祠、清代四川贡院、文庙、道台衙门,触摸尘封已久的记忆。

阆中四面山形如高山,故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故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中,故名“阆中”。阆中物华天宝,文化厚重,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阆中,史载为华胥故里,商为巴方,周为巴子国都。秦置阆中县,建制史迄今达2300多年,历代均于此设郡、州、府、道、军治所,为川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苏轼作文满分,为何他却没中状元?

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以《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欧阳修欣赏,本来想把苏轼列为第一,可一想文章可能是***曾巩所做,为避嫌疑,把苏轼取为第二。等到正式发榜,才发现自己误会了。

这个事儿说起来,还真是苏东坡运气不好,也怪他实在太有才。

时北宋仁宗年间,我们知道,宋朝以文治天下,北宋对于文人来说,那可真称得上是天堂,文人们在这种体制下,任意遨游,没有文字狱,没有因言获罪,想怎么玩怎么玩,也造就了宋朝散文和诗词的繁荣。

要说清为什么苏轼没有中状元,必须循其本,搞清楚为什么苏轼能写出好文章。

在中国历史上,文风发生过好几次变化,自先秦以来,赋就占据了文坛的大半江山,并于两汉发展至巅峰,赋的特点是客观描述事物,行文讲究爽朗通常,也可以写得华丽,如曹子建之《洛神赋》,但华丽并不是必要条件。

自汉以后,出现了骈文,这种体裁要求两两相对而成篇,历史上有许多美丽的骈文,如唐王勃之《滕王阁序》,但骈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变异,人们不再要求文章立意和思想,一味追求浮躁华丽,整个文坛掀起了一股浮夸风。

中唐韩愈以来,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文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在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努力下,文章终于回到正轨,但好景不长,到了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文风又变得浮夸起来。

接着历史就进入了宋朝,到了欧阳修、苏轼这一代人,当时文章流行所谓的太学体,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良文风。

于是在当朝文宗欧阳先生的带领下,展开了新一轮的古文运动,苏轼的文风,无疑就是新古文运动的标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二人正锐意于诗***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


一说起苏轼,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几乎是活跃在“被贬”的路途中,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总之,苏轼的仕途之路可以说走得是非常的艰辛。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苏轼的确是历史上的一个大文豪,而成就他的,便是他这样艰辛的仕途之路。如果没有被贬,那么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就很难形成。

此外,苏轼应该还有一个称呼——斜杠青年。为何会给他这么一个标签呢?原因是他会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在书法上,他是“苏黄米蔡”之首,在词上就不用了说了,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个美食家,我们熟悉的东坡肉就是出自他之手。但是谁知道,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人,在科举考试中得了满分,却最后只能得个第二名。那这到底是为何呢?背后原因让人哭笑不得!当然了,也很简单!

苏轼像

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苏洵带着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苏辙出川,于嘉佑二年(1057年)进京赴试。一家三父子同时进京应考,这在当时绝对是一大美谈。这里插一句,苏洵原本是不爱读书的,更没有功名之想,但是在苏轼出生之后,苏洵就一下子变得好好学习了。人家都说苏轼是文曲星下凡,看来这是对的。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但是这也即将印证着,这家三父子即将同时踏入官场,为老苏家争光。

苏家三父子

当时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两人都可以说是当时文学领域的大家。并且两人正在进行诗文改革,当他们看到苏轼这样清新洒脱的文风时,心里不由大喜。

当时所考的科目是让考生们写一篇名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的策论。很显然,这是一个命题作文,考生们必须以此题目作为核心来进行写作。苏轼拿到这个题目时,定神细视几分钟,便挥毫弄墨,很快就写完了。交卷后便扬长而去。

苏轼是在北宋嘉佑二年,以第二名的成绩,与弟弟苏辙同榜考中进士,同时还有“唐宋八大家”的另外一人曾巩以及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堂弟。苏、曾两家一时风光无限。

苏轼的父亲苏洵,年轻时参加过三次科举考试,均落榜,一咬牙索性不考了,专心培养两个儿子,让他们来完成自己的未了心愿,自己也从此不再于局限应试文风,而是拓展个人所擅长的写作领域,深耕劳作,最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个不是进士出身的人,当然,官职也是其中最小的。

嘉佑元年,苏洵领着苏轼、苏辙两个儿子,从四川老家出发,一路游览大山名川,最终到达首都,参加科举考试。

宋朝时期,科举考试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试卷上要把考生的名字封上,答卷也由专人抄录成副本,让考官在评卷时不能辨别考生字体,考试期间考官被隔离,不能回家,其规范性比现在的高考一点儿都不差。

当时正值王安石执***法改革,科考的文体,也有重大变化,倾向于注重实用,把原来的诗赋作文改为政论评述文体,以便选拔实践型人才,为朝廷服务。

曾巩也参加了这次考试,他是欧阳修的学生,特别擅长政论类文章,在此之前也参加过多次科考,但因为轻视应试文体,所以均落榜而归。

这次科考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在评定考卷时有一篇文章,文***别致,立意卓识,在众多答卷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众考官的一致首肯,欧阳修本来也想把它评为此次科考的第一名,但是在反复考虑后,又把它改为第二名。这篇文章就是苏轼写的。

欧阳修认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也只有自己的学生曾巩,其他的学子绝无这样的文***见识,如果把它评成第一名,一定会引起别人的非议,落人口实,另外一些思想相左的政敌,正虎视眈眈的寻找自己的弊病,如果让他们以***弹劾自己,势必让自己百口莫辩,所以欧阳修经过斟酌,为了稳妥起见,把这篇文章评为了第二名

就这样,阴差阳错的,苏轼失去了第一名的荣誉。后来欧阳修知道真相后,对苏轼的才华赞不绝口,并极力推荐苏轼,让朝廷予以重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状元景观雕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状元景观雕塑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