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炎帝神农故里
NO.2东坡赤壁
NO.3屈原故里
NO.5黄鹤楼
NO.6古隆中
NO.7归元寺
NO.8明显陵
NO.9襄阳古城
NO.10三国赤壁古战场
【原创问答】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与滕王阁、岳阳楼、鹳雀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是国家5A景区和武汉市地标性历史建筑。它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以后屡毁屡建,原貌己不可知。清钱永说:“其楼高七丈,飞檐画栋,八面玲珑,登楼一望,帆樯千树。烟火万家,真乃大观也。”说的虽是清朝重建的黄鹤楼,由此也可想见其当年雄姿。
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失去其军事价值,然而,随着江夏城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了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此”的观赏楼。
唐朝《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明清两朝,就被毁7次,重修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黄鹤楼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朝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铜铸楼顶。
新中国建国后,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
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于1985年6月再次落成,主楼以清朝同治时黄鹤楼为蓝本,楼高五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
新建的黄鹤楼内有72根圆柱支撑,外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巍峨雄奇。整个建筑群体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长江、汉江、龟山、蛇山、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万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流经十一个省市,古建筑中坐落于长江江畔的有许多,比如:武汉的黄鹤楼,湖北的湖口亭,南京的望江楼,南京的燕子矶,马鞍山市***石矶楼,江阴市的古炮台,镇江市的金山寺、镇江的焦山寺和镇江的西津渡,重庆市的张飞庙,安庆市的古渡口,江西省九江市的关帝庙和鄱阳湖口塔等。
古建筑坐落于长江江畔是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
1987年11月28日,经全国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授予黄鹤楼首届建筑工程鲁班奖。1991年,国家旅游局授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称号。2007年,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9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和建设部公布为国家重点公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10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