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器由于是新创烧的品种,各方面工艺尚未成熟,因此当时传世的器物比较少,因此弥足珍贵。
官窑粉彩瓷器:官窑中很少有大器出现,瓷器多为盘子或者文房用具,纹饰内容相对简单,多以花鸟、洞石等为主要题材,留白较多,尽显清新雅致之风。器底通常会有青花双圈六字两行楷书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或者“大明成化年制”等。
民窑粉彩瓷器:民窑粉彩瓷器多以香炉、灯等供器出现,还有文房笔筒、碗和盘等器物。此时的民窑粉彩瓷器制作工艺相对粗糙,器底无釉等特点。康熙早期时会有纪年款器物,但是之后没有纪年款器物。
粉彩出现在康熙晚期,粉彩的色调浓艳凝厚,***与矾红除了做装饰色外,也在其中用来勾画图案纹饰的轮廓线。
由于康熙早期彩料研磨粗糙,瓶体表面有剥彩现象,这是在低温炉火中烘彩时彩料与釉面熔融后结合不紧密所致,同时也反映出粉彩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特色。
面部及五官的画法康熙五彩瓷器用笔简练,但下笔准确,表现力强。所以画面部及五官时,因人的身份、精神与个性不同画法也就不同。
但简练突出并不等于简单草率,因此画眼时,特别注重点睛,而这一点是用侧锋将笔端的长毫斜笔重按,使人物眼珠藏在眼帘内,成一条黑色短线,显得含蓄传神。至于武将,可用中锋点睛,使其看来圆而突,表情便显得不怒而威了。
嘴巴的画法,男人大而方,女的则为樱桃小嘴,老人的当然是扁而瘪,小孩则为圆而突。面部的画法,男的多为国字脸,女的当然是瓜子脸,老脸变成申字形,而童脸扁圆苹果样。但康熙五彩瓷器的人物脸形,肯定多是走样而不端正,而正是如此,才能突显其表情万千的精彩。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学会了使用天然有色矿物作颜料,在陶器表面涂抹,从而创造了雄浑气势的古代彩陶文化和彩陶艺术。 至唐代,利用铅釉低温易溶的特色,创造了著名的唐三彩陶器。宋三彩、元三彩的绘制原理与唐三彩有相似之处,至明代时,技法得到更一步的提高,成功烧造大明五彩。康熙时期的彩绘瓷器在继承传统的青花五彩、素三彩、斗彩品种的基础上,发明了釉上蓝彩,釉上蓝彩的发明是康熙五彩的最大的变革性突破。康熙之前五彩中的蓝色,都是用釉下青花料色所代替。 釉上蓝彩的出现,结束了五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历史,开创了从画面到填全部在瓷胎上完成的新工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并促使了五彩瓷进入繁荣昌盛的时代。 清代康熙时五彩瓷器的简称。康熙五彩突破了明代以釉下青花为主要色调的五彩瓷器。发明了釉上蓝彩,代替了釉下青花,并将***也用在釉上装饰,成为一种纯粹用釉上彩料绘制的彩瓷,成为真正的釉上五彩。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青花五彩占主流地位的局面。
五彩,是黄、青、白、红和黑色,泛指各种颜色。五彩瓷在明清两代得到发明和发展,也是中国彩瓷高度发展繁荣的鼎盛时期,康熙五彩为其代表。
何谓五彩瓷,据《陶雅》上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又据《饮流斋说瓷》中解释:“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软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真正康熙时期的五彩瓷是相当珍贵的,瑰丽多彩,品种繁多。
瓷器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瓷器到成熟的青瓷,又由青瓷发展到北朝白瓷,而后再由白瓷发展到彩瓷将近二千年的历程。其中,从青瓷到白瓷的转变,是在唐宋时期完成的;而由白瓷到彩瓷的转变,则是明清时期实现的。五彩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新品种,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明代彩料中无蓝彩,需用蓝色表现之处,皆以青花代之,称“青花五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征。
“五彩”一词,出现于明代晚期。明代天启年间谷应泰《博物要览》记载:“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成化年间的五彩瓷十分稀少而珍贵,传世品也是极为罕见。到了明弘治年间,釉上五彩的烧制更加成熟。发展到嘉靖、万历时期,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开创了五彩瓷的新局面,出现了较大的罐、瓶类等。此时五彩的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完备的境界。
清代五彩瓷以柔和为贵,***感较强,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一扫明代嘉靖、万历之重色彩而不细究形貌的粗劣画风,施彩大部分较明代匀薄。其中,康熙五彩是在明代嘉靖、万历五彩瓷器和顺治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制作工艺高超,彩色鲜明透澈,彩饰华丽,绘画线条刚劲有力,有极高的艺术水平。
乾隆以后的瓷器制造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乾隆以后的社会条件变化,国势的衰***得愈来愈暗淡,中国陶瓷业的黄金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告消歇。但是瓷器的光辉历程还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树立了可资借鉴和继承发扬的优秀典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104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