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考古发现,我国的石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最早的是“线雕”创作的石刻岩画,后来出现“磨刻”的小人头像(辽宁东沟后洼出土),直到青铜时代刀法雕刻的石雕作品。
可见,远古时期,古代先人主要是以石头磨石头的“磨刻”技术来制作石雕艺术品。
自古以来,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不过这些都是南砚,北砚也就是辽砚是在清朝时期才开始为人所瞩目,并且成为了“御砚”。但是究其历史,可以上溯到辽代,有研究者称曾有大辽皇帝亲笔题写“大辽国砚”的说法。
辽砚是与四大名砚一样有着独一无二的产地,辽砚的产地就在本溪。
先说辽砚怎么样。1998年,大连一座明朝古墓出土了一对龙凤砚,揭开砚盖后,随葬时盛在砚池中的墨汁依然能濡湿笔尖。可见辽砚的特点之一就是砚盒盖紧,其墨汁可经久不干,于是就有“滑而不流墨,涩而不磨笔,发墨护笔为群砚之首”的说法。
传统辽砚的材料只使用本溪的桥头镇、千金沟河东村和思山岭一带的“线石”,当年这一带曾经是汪洋大海,随着地壳的变迁,将一些藻类植物和泥沙埋于地下,经过几十万年的沉积挤压成板岩。含藻类植物的部分呈青色,故称青云石;含泥沙的部分呈紫色,就是问题中提到的紫云石了。
线石中多是紫色石中夹绿色石,这一种最为常见,最难得就是通体紫色的紫云石了,这种紫云石叩击的时候会有悦耳的声音像是敲击铜器。
“质地坚实、温润如玉、凝如膏脂、细若肌肤,锋藏其中,刚柔兼济柔中有刚,细中有锋,致密细腻”、“图案斑烂,有立体感,光滑色艳,奇者似天成彩绘。”这是当地制砚名家对紫云石的总结,可见其精贵之处。
2006年辽砚(石雕)被列入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辽砚、岫玉、玛瑙和琥珀也被誉为辽宁新四宝。
当玉雕遇到国画我感觉最具代表的就是阴刻玉雕。
阴刻玉雕是开始运用的雕刻手法,最早只是在玉佩上雕刻一些简单的纹饰,发展了几千年到现在阴刻玉牌已经成为一个单独的工艺。
阴刻玉雕以刀为笔,以玉为纸,主要以书法,白描为表现技法。刻出柔美,顺滑,顿挫的不同感觉。这种工艺对玉质要求比较高,需要慎密细腻,玉面平顺,毛孔适中,否则容易崩料。
雕刻师也需要具备深厚的书画功底,行刀时需要一气呵成,不能断刀,不可有续接的刀痕,不能修改。雕刻师需要全神贯注,屏气凝神,手要稳不可抖动。行刀干净利落,力道平稳均匀。
分享一下玉雕行业经验:一直以来,玉雕艺术在创新的道路上越来越综合化,既要技能,灵感,又要有美学基础。曾经坚持着,会有那么的一天,把玉雕作品,书法,画,动画融入一系列,充分展示玉器的美,虽然我的诗写的比较随意自由,但仍然坚持这一愿望。近六年来一直推广玉文化,重在推年轻玉雕师。比如早在2014年12月,就***访了国家级玉雕***,作过玉雕作品配自由诗的文章。
振庆,玉界(李振庆老师);
朝阳,升起(王朝阳老师);
保伟,灵魂(贺保伟老师);
海奇,报国(李海奇老师)。
竖着是:玉界升起,灵魂报国!
前面是老师名字,后面代表其作品特色。
在此作个展示,后续再发头条!
王朝阳老师的
玉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技艺,而国画起源于汉代,古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叫做中国画,简称国画。
因此当玉雕遇见了国画那就好比张爱玲遇见了爱情,那是干柴烈火的相遇,二者的结合简直就是天作之合。所以说当玉雕遇上国画大概艳遇就是这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106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