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雕塑
校园雕塑与所有的校园物质景观一样,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校园雕塑通过被解读,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同时从雕塑作品中领会特定文化的设计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表现形式
校园雕塑大都运用抽象与象征、隐喻和悖论的手法表现,特别是我国的校园雕塑,一般具有纪念性、象征性、激励性、装饰性等特点,突出思想审美、重视德育潜化,或着重表现人类的智慧和对***永恒的追求。
丰富学校
校园雕塑是物质化了的精神载体,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反应了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要求。所以校园雕塑的选择与摆放也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校园雕塑的选择要符合校园的文化氛围。在校园里我们常见的雕塑就是一些学者,比如马克思、恩格斯等,还有一些精神榜样,如雷锋、焦裕禄等,这些雕塑的选择就符合一个校园的文化氛围。
隐性教育功能
校园雕塑的隐性教育功效体现在多方面,首先体现为对学生价值判断的影响,这其中名人头像传统的***道德和时代的主导思想又表现得十分突出。校园雕塑作为一种精神载体,它具有文字属性,同样体现“文以载道”的精神。每一座校园雕塑均蕴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产生共鸣,同时对道德理想、道德建构产生向往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蔡元培、孙越崎、华罗庚三位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知名人士、著名学者,他们与学校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蔡元培、孙越崎在中国矿业大学的焦作工学院时期,曾先后出任校董,是学校的奠基人和早期的开拓者之一;华罗庚在1984年参加文昌校区主体工程竣工典礼时,为学校挥笔题词“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从此激励着一代代矿大学子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攀登。
在校园里共有 8位人物的纪念雕像或纪念碑,按照建成时间依次为:
被军阀***枪杀的清华学生韦杰三(1903-1926)纪念断碑、
国学***王国维(1877-1927)纪念碑、
清华最早的***员施滉(1900-1933)纪念壁碑、
历史学家吴晗(1909-1969)雕像、
文学家闻一多(1899-1946)雕像、
文学家朱自清(1898-1948)雕像、
体育教育家马约翰(1883-1966)雕像、
先贤孔子(前551-前479)全身雕像。
在清华有关楼馆的室内建有14位人物的纪念雕像,按照建成的先后时间,它们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校园生活场景雕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校园生活场景雕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107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