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晗园,是由上海复旦张江继续教育学院与上海某家装公司合作打造的集展览、会议、办公为一体的厅式建筑。其原型是以“柿子树”为设计灵感的建筑。设计者通过抽象化的手法,利用环形的空间布局、高低错落的屋顶,以及巨大的玻璃幕墙等元素,创造出一个开放、现代、自然的建筑形态。整个建筑呈圆形结构,中间的庭院则***用几何造景手法,融入自然景观。
建筑的名称“晗园”,寓意“晗光四射、绿草茵茵”的行园之意。而“柿子树”则是将这一设计理念直观地转化为具体的建筑形态。在外立面的设计上,建筑师运用了勾勒柿子树枝干的直线条,使建筑的外观不仅简洁明快,同时也别具生机和韵律感。
其实双方的探索是殊途同归的。
刚刚结束的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董其昌大展》,展出了明代大家董其昌及其传、承的诸多名家名作。从他的主张就能看出,中国文人画早已脱离了具象写实的道路。中国文人画家们偏重于从哲学的层面来思考问题,力图通过绘画来表现对世界、乃至宇宙的感知。所以,他们笔下所画的山水,是自己内心抽象化了的山水,而不是自然界的山水。他们也不屑于照相式地表现具体的山水,认为失之“匠气”。
在地球的另一边,西方美术受科学发现的影响非常大。首先***法极大的提高了绘画的再现事物的准确度,而后印象派发现了光的秘密。照相技术发明后,画家们不再以“再现现实”为天职,逐渐与“仿真”艺术决裂。而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为画家表现主观世界做了理论引导。笛卡尔就曾表明:眼睛只看到头脑中所想象的东西(后来科学证明也的确如此)。于是,艺术家们开始把人在不同角度下所看到物体的各个面都绘制在一个画面上,如毕加索。也会把人在不同时间里发生的动作绘在一起,如杜尚《下楼的裸女》等等。再后来画家们发现,干脆让画面里没什么可“看”的,观众不能一边看画一边想“这画得像什么”,被逼着逃脱理性的樊篱,却会极大的唤醒潜意识,感受更多,所以出现了单色画,抽象画……再后来有的画家发展到让创作过程也脱离了理性的控制,或者使用更多材料让创作脱离了画架~
所以,无论是看起来传统的中国山水,还是看起来现代的西方艺术,都在1、200年前就脱离了“画得像”的范畴。但是,画得不像或者不像“画”,并不代表不需要技巧和功力,反而是对艺术家提出了更广泛更高层次的要求。
以上是我的粗浅见解,我爱好艺术但一直属于门外汉,肯定有许多荒谬错乱之处。但是最近看了一本入门书《现代艺术150年》,英国艺术评论家贡培兹所著。个人觉得写得简洁清晰深入浅出,非常好读。他还为BBC策划过一个关于现代艺术的纪录片,我没找到片源,相信如果能看到也是一种轻松便捷的了解现代艺术的方法。
西方的抽象(画)能为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所接受吗?有人说抽象画不需要绘画功底是这样吗?
这是明明白白的两个问题啊!
第一个问题是西方抽象画能不能为东方人所接受?答案是肯定的。西方抽象画东方人一样能够接受。因为第一东方文化底蕴深厚。第二,东方人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丝毫不逊于西方人。
第二个问题是抽象画不需要绘画功底?答案是否定的。抽象画同样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
具体讲:
一,提到抽象画,现在有些人把一些非具象的看不懂的绘画作品甚至中国写意画和那些所谓的行为艺术都归为抽象画的范畴,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严格的讲,西方抽象画,是继西方写实派油画、印象派油画之后于二十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一个新的油画画派。其创始人毕加索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亚威农少女》是抽象派油画最著名的代表性作品。
二,西方抽象画能为东方人所接受,这是一定的。因为艺术无国界,特别是在当今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趋势下,东西方文化艺术相互融合吸收理解接受是必然的。
三,接受西方抽象画不只是一个审美认识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思维习惯和审美习惯上的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可能这个过程还比较长。
四,要画好抽象画必须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还以抽象画***毕加索为例:毕加索早期学习的是古典主义写实油画,并有成熟的写实油画作品。后来他又改习印象派油画,创作出经典的印象派油画《拿烟斗的男孩》等,展示出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精湛的绘画技巧,为他后来开创抽象派油画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10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