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免费开放。
纪念馆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任县县城的城东,即任城镇游雅街北侧、陆泽路西侧的历史文化公园内,与公园设计融为一体。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题工程高7.6米。
馆内展厅分为两部分,陈列700余幅图片、2个文物沙盘、5处雕塑、百余件文物,艺术地再现了当年革命烈士追求光明、投身革命、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冀南革命纪念馆不仅是革命老区任县展示丰厚红色文化底蕴的标志,而且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公元前453年 戊子 周贞定王十六年
晋哀公四年 赵襄子二十三年
本年,知、韩、魏三国之兵“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战国策·赵一》)。赵襄子惧,欲与三家成城下之盟。其臣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臣请见韩魏之君。”孟谈夜出晋阳城,阴见韩、魏之君,以“唇亡则齿寒”之理说服韩虎与魏驹。知伯荀瑶之族人知过曾有见于此,提醒知伯:“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矣。”劝其或杀二君,或与二君之臣赵葭、段规相约,事成各封二臣万家之县一,知伯不听。赵襄子终与魏、韩二君“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三家终大败知伯军而擒杀知伯,并三分其家。从此三家分晋局面形成,史学界也有定此年为春秋与战国之分野。
荀瑶家臣豫让久受知于荀瑶,及三家分知地,赵襄子漆荀瑶之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闻知,决心为知伯报仇。先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而未遂。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目,自刑以变其容。再被捉。赵襄子怜而欲释,豫让求得赵襄子之衣,拔剑三跃,呼天击之言:“而可以报知伯矣。”于后伏剑而死。
邢台豫让桥位于邢台翟村西南角,史书记载这里最有可能是豫让行刺赵襄子的地方,而且已经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邢台豫让桥已经在抗日时期被毁坏,清朝同治年间所立的记载豫让事迹的石碑,也在修路时做了桥洞基石,但是市区依然有很多与豫让有关的痕迹,比如豫让桥路、豫让桥市场、豫让游园、豫让雕塑等等。
(民国初豫让桥的老照片)
豫让是春秋末年晋国人,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刺客,他作为晋国正卿智襄子的家臣和宠士,深得智襄子的赏识。后来智襄子被赵、韩、魏三家联合打败,赵氏赵襄子因与智氏矛盾很深,随用智襄子的首级雕刻上漆饮酒。豫让为了报答智襄子的知遇之恩,发誓要为其报仇,多次行刺赵襄子,最后一次的在赵襄子从宫中外出时,埋伏在邢台古城5里外的五里桥下,行刺失败后自刎。人们为了纪念豫让“士为知己者死”知恩图报的精神,于是把“五里桥”改名为“豫让桥”。
(清朝同治年间所立石碑)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邢台豫让桥最有可能是豫让行刺赵襄子的地方,我个人认为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古邢台为赵襄子的封邑,从他作为太子开始,到赵国迁都邯郸,邢台一直是赵氏的政治中心,邢台很多地方都留有赵襄子活动的痕迹,比如梅花寨、太子井等,所以赵襄子被刺***发生邢台的概率最大。二是史书记载为证。在南宋潘自牧编写的《纪纂渊海》书中卷二十一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豫让桥在府北豫让刺赵襄子伏此桥下”,这里的府就是顺德府也就是古邢台,因为卷二十一记载的就是邢台及周边各地的事迹。南宋《纪纂渊海》书中的记载是目前我国史书文献中关于豫让桥地址及豫让事迹的最早的记录,后来也被出生于山西太原赤桥村的清末民初著名的地方史志专家刘大鹏所引用。另外就是明、清的《顺德府志》也有相应的文字记述。三是历史很多文人名士在邢台豫让桥凭吊,留下了很多诗词文墨,这些诗词中都有提到邢台的地名。
(《纪纂渊海》卷二十一中的记载,网上可以找到全文)
所以,关于邢台豫让桥的事迹也不可能是移民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11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