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影壁墙的步骤:第一步,选择影壁墙地址。影壁墙应该选择在进去大门后正对大门的地方,距离大门大约四米多。
第二步,备料。要事先准备砖,水泥,沙子等。
第四步,挖墙基。如果地软就挖深一点,如果地硬就挖浅一点。
第五步,和水泥。根据墙体大小和适量的水泥。
第六步,砌墙。
在设计四合院或者装修四合院的过程中常见的影壁有两种,第一种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大门内的一字影壁有独立于厢房山墙或隔墙之外的,称为独立影壁,如果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使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则称为座山影壁。
第二种是位于大门外面的影壁,这种影壁座落在胡同对面,正对宅门,一般有两种形状,平面呈 “一”字形的,叫一字影壁,平面成梯形的,称雁翅影壁。
这两种影壁或单独立于对面宅院墙壁之外,或倚砌于对面宅院墙壁,主要用于遮挡对面房屋和不甚整齐的房角檐头,使经大门外出的人有整齐美观愉悦的感受。<BR> 还有一种影壁,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与大门槽口成120度或135度夹角,平面呈八字形,称做“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
做这种反八字影壁时,大门要向里退2至4米,在门前形成一个小空间,可做为进出大门的缓冲之地。
在反八字影壁的烘托陪衬下,宅门显得更加深邃、开阔、富丽。
专家叫停雍正陵寝的挖掘,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处于对泰陵地宫及其内部文物的保护。
1956年,成为新中国考古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也就此形成了“停止不适当的考古挖掘工作”的共识。
这一年,在郭沫若的主持下,考古队对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进行挖掘。考古队挖开了定陵的地宫,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和价值连城的文物,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科技水平和文化认知水平的限制,受到破坏、损坏的文物更是不计其数,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就连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都在日后遭到了焚毁。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挖掘定陵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对于珍贵文物不可逆转的破坏,周恩来总理同意了当时国家文物局的申请,就此停止了不适当的考古挖掘工作。
而这一规定也就此成为了中国考古界的既定惯例被沿用至今。与此同时,郭沫若想要在对秦始皇陵和武则天乾陵的挖掘***也就此终止。在这之后的考古挖掘,都是陵寝遭到盗掘或者遭遇重大工程建设时所进行的抢救性挖掘,再没有主动对完好的陵寝或者古迹进行考古挖掘工作。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确定雍正皇帝的泰陵未被盗掘后,也随即停止了对于泰陵的考古挖掘工作。
对于雍正泰陵挖掘工作的呼声,起始于1***5年,原因是有学者在泰陵宝城琉璃影壁发现了盗洞,认为泰陵地宫已经被盗,并且此时刚刚完成了对于乾隆裕陵的清理和保护,希望就此对雍正的泰陵进行研究,以获得相应的史料,揭开历史谜团。
于是在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并且在当年4月8日,挖掘泰陵地宫的工作正式开始。
但是在沿着盗洞口下挖了两米以后,发现下面是原封土,由此证实泰陵没有被盗过。
先说说雍正陵的基本情况。
大清朝最个性的皇帝雍正-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的第四子,按照老理儿子随父葬,原本打算陪着老爹在清东陵找寻自己的陵地,但是找来找去发现清东陵的地质都不符合自己的心意,说白了就是地宫进水的可能性太大,所以雍正不惜破坏所谓的祖宗成法,安排自己最信任的老十三弟允祥给他在别的地方找寻万年吉地。
要说这允祥,也是不辜负老哥的期望,带领着的风水***团终于在河北易县西的山脚下找到了一片山清水秀的吉壤,这里要风水有风水,要气势有气势,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于是乎,雍正立马在此地开始营建其大清朝的第二个***陵区-清西陵,而雍正自己的陵叫做泰陵。
在1980年,河北省文物局突然收到一个报告,称雍正帝的地宫被盗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的***,要知道位于清东陵的康熙和乾隆都在战乱的时候被盗了,雍正这个由于地理位置幸免于难,没想到在和平时期出现这样的事儿,于是乎,文物局马上成立的工作组,准备对雍正的地宫进行抢救性挖掘,在民间一直流传雍正是被暗杀的,在下葬的时候配了个金头,所以这次能清理地宫大家也都希望揭开这个谜团,但是,当考古队员在泰陵方城哑巴院的影壁下探查的时候,发现盗洞没有打通金刚墙,换句话说,雍正的地宫没有被盗,这是虚惊一场。
处于保护文物的考虑,现场的专家立刻决定,开掘作业紧迫叫停。并封闭盗洞,不对雍正地宫开启挖掘程序,重新对泰陵进行更加周密的保护!就这样,雍正还安静的躺在地宫中,关于他的谜团还将会流传下去。
我国被允许的考古发掘方式
说个冷门点的知识吧,我国在考古学领域与西方国家有个很大区别,咱们更擅长田野考古学(field archaeology),而西方更擅长海洋考古学(Maritime archaeology)和城市考古学(Urban archaeology)。
其中具体有什么区别吐槽机就不细说了(其实是也不知道),总之古代传统的洛阳铲结合现代科技后对考古调查的帮助很大。我们的考古学家经常可以通过种种方法找到野外深埋的遗迹和遗物,这让很多外国同行羡慕不已。
但是我们也存在一些短板,在调查之后的考古发掘与室内整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换句话说我们能找到文物位置,可没法妥善保存发掘的文物。故此我们在考古发掘阶段会非常谨慎,一般只有两种情况才允许发掘。
首先是由于盗墓或者工程建设已经对文物造成破坏,这属于被动的抢救性发掘,目的是为了保存被破坏的文物,2011年的海昏侯墓就属于这种。其次是为了解决重大历史课题的主动发掘,前段时间对通州路县古城的发掘就属于主动发掘,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北京城的发展脉络。
通常来说现在我国基于对文物负责的态度,不太鼓励主动发掘,考古界更有一条铁律——不主动发掘任何帝王陵墓。这是1956年主动发掘明定陵留下的深刻教训,那次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万历皇帝的陵墓中确实有大量的文物,发掘也确实解开了一些历史谜团(比如长期不上朝),可是那些文物里袍料、匹料和服饰用品就占600多件,在地宫的微环境中尚可长久保存,一旦接触外界环境就迅速朽化了。
本来这些文物的损失就已经无可挽回,更糟糕的是这次挖掘起了某种示范作用,当时各地都开始兴起挖掘帝王陵墓的苗头。最终总理定下了基调,不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19***年***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了这点。
关于雍正泰陵的发掘其实是始于1***5年对乾隆裕陵的整理工作,民国时期裕陵曾经被东陵大盗孙殿英给盗掘过,破坏挺严重的。所以文物部门打了个擦边球,开启了被破坏的裕陵,对地宫进行了整理。
这之后呼吁开启泰陵的声音就出现了,巧合的是1980年在泰陵宝城琉璃影壁右下角发现了一个旧盗洞,这座帝王陵墓很可能早已被盗,符合抢救性发掘的标准。于是国家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泰陵的发掘请求,工作于当年4月8日正式开始。
挖掘当天泰陵热闹无比,各路记者云集,上午9时开工后却发现那个盗洞只向下打了2米,在地宫第一道屏障金刚墙附近就消失了。那么就证明泰陵并没有被盗,考古学***夏鼐(nài)立刻向文物局汇报此事,紧急叫停了发掘工作。并且用水泥将盗洞彻底封死,雍正皇帝是否被换了个金脑袋只能继续成迷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11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