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杜甫是清官。
杜甫的家往上数三代,几乎都是公务员。
杜甫的远祖是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这老爷子当年官至“镇南大将军”,又是灭吴大战中的统帅之一,后来退休了也不闲着,一门心思写军事著作,因在文武均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
而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这巩令呢,就是巩县县令,而这位老爷子,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清廉做派,据说有乡亲吃不上饭,找他讨米,结果去到老爷子家里一看,这县令老大爷竟然比自己家还落魄,可杜依艺二话不说,就从衙门的灶里调拨了米粮接济了这位乡亲,一时间被传为美谈。
再到杜甫他祖父,叫杜审言,是唐初时期的大诗人,杜审言曾官至膳部员外郎,还有一本自传,后来杜甫的父亲杜闲,则当上了奉天令,这奉天令就相当于地区最高行政长官,打比方现在的某一个省会,奉天令就相当于省会的市委书记。
所以杜甫,可以说是一门显赫,代代为官。
那跟他贫困潦倒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正跟我上面所说的家族有关,从杜甫祖上开始,不是治国大臣,就是封将拜候,做的也都是为民为国的壮举,所以家族内的风气,就是将国家与人民放在第一位。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这个“诗圣”。我们对古人的尊称不是随便叫的,是根据她们某一领域的出类拔萃和显著特点来取的,就像“诗仙”李白?为什么不称李白为“诗神”?因为李白崇尚潇洒自由,其性格和诗文特点也是逍遥狂妄,比较符合“仙”这一字的感觉,那“神”又是什么呢?个人愚见哈,我觉得“神”是指有很大能力和神通的仙人,就像中国的二郎神,和封神榜之后所有被封的皆为神,是因为他们有很大的神通,并做过一些影响很大的事情,这就区别于“赤脚大仙”等神仙了。同样的,杜甫被称为“诗圣”,那我们就要知道何为“圣”,也就是圣人,在下拙见——忧国忧民且某一方面能力或才华卓著者为“圣”。安史之乱以后,杜甫大半生的时光都在平民众生中度过,见多了人间疾苦,其诗文也是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所以我们称之为“圣”,跟李白逍遥自在不同。
扯点闲话,我们好像有一种错觉,总觉得“诗仙”好像比“诗圣”成就高了那么一些,其实不是的,古人所有的诗文创作在后人看来,也是各花入个眼,个人喜好,并没有高低上下之分,只是根据其特点给的尊称而已。就像王维宁静空灵,被尊为“诗佛”,刘禹锡被贬谪23年,仍有旷达积极的表现,被成为“诗豪”……
其次,杜甫为什么穷困。
先要纠正一个偏见哈,民国时期绝大多数的文人过得并没有那么滋润,绝大多数都是一种“困窘的潇洒”。但是有一点进步就是,经过清末的洋务运动等,国民经济不再只靠单纯的农耕和简单的商业,这比起唐朝来,境况就好了不少,但肯定也会有人冻挨饿的文人。同样的,唐朝离我们更为遥远,我们只记住了成就比较高的几位大咖,衣食丰足的文人肯定也是有的,这个问题似乎就有点……幼稚了。
说一下主角,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曾经官至是修文馆直学士,所以杜甫也算是出身优渥,自己也曾任工部侍郎,转折点就在“安史之乱”,战乱呀,肯定不是打个个把月就完事儿的,连年战乱,兵役徭役繁重,加上农耕为主又靠天吃饭的时代,其艰苦程度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随随便便就能饿死人。而且诗文成就跟政治地位本来就不成正比的。尤其是文人,不屑于商,又无力于耕,只能通过仕途以达富贵,但是这条路哪有那么容易走啊。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杜甫的贫困,由于他体会过的民间疾苦,才成就了他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诗文特点,才成就了他的“诗圣”之尊。若他衣食丰足,闭眼不看世间疾苦,没有体会过那种落差,那诗圣就是别人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11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