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京制,是指一个国家设置两个以上都城的制度,自西周武王设立雒邑以来为历朝所沿用。中国古代,皇帝常驻的都城常被称为“上京”、“皇都”、“京师”等,其他的都城叫做“陪都”。自秦朝至唐朝大一统的近一千二百多年间,长安与洛阳长期交替为首都,洛阳更随着朝代更替多次成为首都或东都,直至北宋灭亡为止。南宋时定杭州为行在,建康改为留都。明朝在永乐帝时期将顺天府(北京)以及应天府(南京)同时立为首都,其中南京在明太祖时期为京师,永乐迁都后改以北京为京师。
附图,长安
多京制的原因
多个首都在古今中外并不罕见,这其中有着比较复杂的原因,以下简要说明一下:
一种特殊的多京制——五京制
五京制指的是一个国家(或王朝)设置多个都城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最早源于唐朝中期。唐朝刚建立时以长安为京师,657年始以河南府为东都;690年,以太原府为北都。757年,唐肃宗正式设置凤翔府(西京)、成都府(南京),京兆府(中京),河南府(东京),太原府(北京),唐朝五京正式确立。
《旧唐书·卷三十八》:“至德二年,肃宗自顺化郡幸扶风郡,置天兴县,改雍县为凤翔县,并治郭下。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改为宝鸡县。其年十月,克复两京。十二月,置凤翔府,号为西京,与成都、京兆、河南、太原为五京。”
东北的渤海国也仿照唐朝设立了五京制,即上京龙泉府(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镇东京城),东京龙原府(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八连城),中京显德府(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南京南海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清津市),西京鸭绿府(吉林省白山市临江)
契丹建国后以龙眉宫为上京临潢府(918年初建),以东平郡为南京(928年初建),取得燕云十六州后改幽州为南京析津府,同时改东平郡为东京辽阳府。1009年,在原奚族地区的七金山土河之滨仿造故唐“神都”洛阳的建制建立都城,号中京大定府。1044年,以云州为西京大同府,至此辽五京制度确立。
此为个人见解!!!欢迎交流与讨论!!!!求赞加关注!!!
感谢邀请。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都城确实是一个就够了,正如我们今天的首都只有一个北京是同样的道理,感觉是真没有必要再多搞出来一个首都。
但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有很多朝代都实行的是多京制,比较出名的有周王朝的宗周和成周,燕国的下都武阳,唐朝的东都洛阳,西夏的西平府灵武,元朝的大都,上都,中都等。
按照绝大多数学者们的观点,中国的多京制严格来说就是形成于西周时期,即宗周和成周。
周武王推翻商朝后,定都镐京,但为了便于控制和镇抚东方的商朝旧部,便将他们集中安置在洛邑,成王继位后,“使召公复营成周,武王之意”,于是完成了成周的兴建。
在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前,宗周一直是主要都城,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才完成了主次的颠倒。
关于多京制的原因,无外乎就是政治经济军事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如周成王完成成周洛邑的营建,就是政治因素占了主要部分,他是为了镇抚东方,管理商朝后裔而建。
经济因素则要数隋唐的东都洛阳,当时的洛阳是南北经济的交汇地,商贸繁荣经济发达,是全国的重要城市,因此才会受到格外的重视。
军事因素则要以燕国的下都武阳为例,燕下都位于今河北易县,是战国中期燕昭王所建立,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它西依太行山,南邻易水,居高临下的险要地势来应对来自南部赵国和燕国的侵扰。
如今世界上同样有许多国家实行多京制,如南非的行政首都为比勒陀利亚,司法首都为布隆方丹,立法首都为开普敦。
一,强化统治,古代中央控制能力较弱,需要强化部分地区的政治功能,方便控制管理,同时提升凝聚力。
二,型置区别,陪都类型不同,有军事防御型,有补充首都不足型等等,相互策应配合,形成了完善的统治区块划分。
三,跑路需要也不可不考虑。
古代从周朝开始,“多京制”的传统就在我国扎下了根,但是每个时代设置陪都的原因却各有不同。各朝各代施行“多京制”原因多为以下几点:
西周以京师镐京,成周洛邑的“两京”为首,辅以岐周、周原、丰京三个“圣都”,形成实质意义上的“五京制”格局。将成周洛邑(洛阳)的地位进行提高,是为了便于周天子在此驻军,以达到压制东部不安定因素的目的,稳固统治成为西周“多京制”设置的最大原因所在。
秦朝最著名的都城为咸阳,但其同时还有着“西垂”和“雍”两座圣都,这两座圣都均为秦国先王起家时候的都城。因为历史渊源,所以将这两座城池的地位提高至其他郡县之上。
王莽的新朝定都长安,但同时选定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国家的“五都”,在“五都”设置五均司市司,并将其作为五大商业中心来进行培育发展。
(一)在东汉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以雒阳 (洛阳) 为都城,西都长安、南都宛 (南阳) 作为留都制陪都存在。长安陪都地位存在的意义在于稳固对西部的控制,但宛城并没有随邯郸、临淄和成都一样降级,而是设为留都,主要原因在于宛城为东汉开国帝王刘秀的故里。
(二)武则天建立的武周***,以长安、洛阳为都城,并增设并州(太原)为北都,实行“三京制”,太原的设立,其目的除掌控北方边境外,更大的还是荣耀故里。
唐代玄宗、肃宗时期,国家定都长安,并设陪都:东京洛阳、西京凤翔、南京蜀郡、北京太原。东京洛阳有唐一朝即为陪都;而西京凤翔、北京太原,其设立目的即为平叛所用;南京蜀都的设立,完全是为避难之用。
北宋设置的是少有的“四京制”,除都城汴京外,设有三个陪都: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三座陪都距离汴京都很近,其设置的意义,是为了弥补汴京无险可守的尴尬境遇,已达到保障都城安全,以及抵御外敌进犯的目的。
(一)元朝的都城为大都(北京)和上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其设立“二京制”的目的则在于巡幸和巩固草原地区基本盘,夏日四月,元朝皇帝便从大都去上都避暑。八九月秋凉返回大都。
(二)清朝都城为北京,另有留都盛京奉天府、行都承德。其中承德避暑山庄为人们所熟识,而其作用与元朝上都大体一致,皆为避暑和控制北方之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112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