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传承千年而不衰,因其广泛的实用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书法是从古至今一代一代传承发展而来的,古人的书法是通过什么形式保存下来的呢?
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人书法多以碑文和碑帖的形式存在,那么,古人的书法作品又是怎样刻在石碑上的呢?
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古代的书法家直接把作品写在石碑上,由石匠按字的笔画雕刻在石碑上。古时很多书法家游览天下名山时留下喜欢勒石留记,也为我们留下许多书法石刻,这种石刻多为书法家即兴书写于石壁之上,再由工匠雕刻而成;
二、有的石碑留字是由书法家写在纸上,工匠将纸上作品贴在石碑上,先勾勒出字的轮廓,再雕刻在石碑上。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著名的碑刻书法作品,比如《张迁碑》、《乙瑛碑》、《李思训碑》等等,为我们研习古代书法艺术,传承优秀的古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样本。
您这问题实际是在想了解古人刻碑工艺的问题。
聊这话题之前,先说说“一笔一画都那么真实”这问题吧。在碑刻里,工匠的“误解”和锤凿刻制的因素是一定存在的,所以无论多么优秀的刻制工匠,多么真实地反映了书写原貌,都会和纸上墨迹有所差异。看下面的王羲之寒切帖的帖和碑,原帖的一些墨色、飞白等还是没法全部反映出来。书法家启功先生有过“透过刀锋看笔锋”的说法,说明碑和帖之间的差异,所以迄今,碑学、帖学也是书法学习的两大类别,笔法、字法、章法都有不同之处。
“怎样被刻在石碑上的”?首先是把要刻的字上石,然后由工匠凿刻制成。上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书写者直接在要刻碑面上书写,一般用红色朱砂,所以称为“书丹”,下图就是书丹之后没有刻的碑;另一种是摹勒上石,是将文字写在纸上,再在纸背以颜料依样勾勒字的轮廓,然后覆于备刻的碑面上,以纸数层叠放于摹纸上,以石均匀砑磨,使双勾颜料粘于面上,据此刻制。摹勒上石的好处是可以把书家的墨迹保留下来,但摹勒誊写的过程因为制作者的水平不同,存在一定的影响。
古代刻制碑的石工,是和画工、泥瓦匠等一样,是具有传技学艺的工匠。有很多是家族祖辈以此为生,所以,技艺精湛,可以很好地再现书写者的字迹甚至神韵。
但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社会阶层的碑刻制作,是有差异的。在官宦文人士大夫阶层,不仅聚集了当时社会优秀的书写者,也一样聚集了优秀的石匠,所以,这些碑刻一般是“制作精良”。碑刻内容里不仅有书写者,也有镌刻者落名。我们学习临摹的碑刻,很多出于此。如我们学习《集字圣教序》,怀仁集字,由“诸葛神力勒石”。历史有过类似的记录,为求精良,大书法家书丹之后和石匠一起刻制,甚至自己动手镌刻。
一些民间刻碑,差异就很大了。黄惇先生针对北魏墓志碑刻这样说道:“拙劣的刻工,由于工艺不佳,用刀不稳,乃至目不识丁,所以所刻作品往往完全出于熟练工匠达不到的'奇怪’……”。从现在的碑拓片上也见过这样的现象:书丹者写错字后,在原字上更改,没有抹去错误的朱迹,不想镌刻者把正确的、错误的一并全刻了出来。下图是北魏墓志,其中的“金、䧡”中间的竖画都被截短,这些都说明了碑刻之间的差异。
刻碑是记录***的最有效方法,刻碑分三个部分,一,先找名家撰写碑文,二,找写字好的人把文字内容用红色抄在石碑上,这在制碑过程中叫书丹,然后找石匠按书写的红色笔划刻字。在刻碑的过程中一般对笔划的不足之处可略作修饰使横平竖直保持准确。草书碑就要求更高了。所以碑文的落款处往往有撰文,书丹,刻石三个项目的署名。
古人书法镌刻在石碑上,是古人用毛笔写在石碑上,镌刻者再用刻刀一笔一划的刻下来。是否是原著笔迹,是否真实的镌刻下来,另有别论。所有的石碑,都有书法人与镌刻者的痕迹,书法人书法好,镌刻人就刻的好;书法人写的差些,镌刻者可以弥补,有的镌刻者就是书法家,二者结合,才能成就至高无上的神品,比方说《九成宫》,《勤礼碑》。二者结合不好,下三滥也未必不可以。
三种方法:
1,书法创作者直接书于石头上,再由工匠在石上雕刻。
2,其他人临摹于石头上,再由工匠在石上雕刻。
3,其他人把原帖拓印于石上,再由工匠在石上雕刻
某种程度上来说,古代工匠在刻碑的时候,他是没有办法保证碑上的字和手写的书法是完全吻合的。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部分的字帖都是从碑刻上拓印下来的。他们的书法都是由专门的书法家来书写的,而刻碑的人则是由另外的工匠来完成的,那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书法的失真问题,这在刻碑的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古代的书法家认为,如果我们学习书法的话,最好的方式是去写墨迹本,而不是选择碑刻拓本,因为碑刻本在刻的过程中肯定是有失真的,墨迹本就没有碑刻这样的失真的问题。
欧阳询的《九成宫碑》,史料记载欧阳询再写的时候,先是用毛笔蘸着朱砂,然后直接写在石头上的,然后这样的话。工匠就直接按照他写的朱砂字来进行凿刻,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书法字了。
减少失真的办法,那就是让工匠自己也懂一些书法,比方说当时唐朝御用的刻匠,他们都是懂一些书法的,这样的话他们在凿刻的过程中,就能够体会到书法家用笔的意图。然后在凿刻的过程中也会尽可能的避免失真。
碑刻有时候是我们唯一的,能够了解古代书法家面貌的的方法,比方说欧阳询的书法有很多是墨迹本,但是他的楷书就没有墨迹本流传,只有石碑,那么我们想要了解到他的书法就只能靠石碑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11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