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是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部的一个县级市,拥有许多著名的地标建筑。以下是一些宝丰的地标建筑介绍:
1. 宝丰县博物馆:宝丰县博物馆坐落在宝丰县城区,是一座集展览、研究、教育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丰富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展示了宝丰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
2. 老君山风景区:老君山是宝丰的一座著名的山峰,位于县城西北部。这座山是道教名山,拥有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在山上,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景、怪石奇峰和清澈的溪流,还可以参观历史悠久的道观和寺庙。
3. 狮子山风景区:狮子山位于宝丰县城东南部,是一座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山上有一座古老的石雕狮子,据说是明朝时期的作品,被誉为“狮子王”。山顶建有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宝丰县城的美景。
4. 宝丰煤矿遗址公园:宝丰是中国著名的煤炭产区,矿区曾是中国最大的煤矿之一。现在,这里已建成了煤矿遗址公园,展示了矿区的历史和煤矿工人的艰辛生活。公园内有煤矿工人纪念碑、工人雕像和矿坑模型,以及展示煤炭开***的设备和工具。
5. 武陟山风景名胜区:武陟山位于宝丰县西部,是一个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这里有名胜古迹众多,包括武陟寺、万仙宫、应元禅寺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秀丽的山水风光,感受佛教文化的庄严和宁静。
以上是宝丰一些著名的地标建筑介绍,每一个地标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了解宝丰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这个表上的数据,是没什么大的问题的,能很好反映出河南省从明清一直到当代的人口数量变化。
大概有三个原因。
明末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河南地区也不例外。
流民图
就在李自成攻入河南洛阳之前,当时在京师的兵部尚书给洛阳的福王写一封加急信:
三载奇荒,说的就是李自成起义时候的一个背景,饥民无法生存,甚至发生人吃人的人间惨剧。人大量饿死,这是造成人口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李自成攻下洛阳后,打开福王的粮仓,得粮食金银无数,于是开仓济民,济民如潮水般涌来,为了图一口饭吃,谋一条活路,无数人跟着闯王为兵。
翻阅《明史》有关河南明末后期的记载,人口发生骤降的诸多重要原因,河南都占全了。第一个是瘟疫,明朝崇祯年间的瘟疫削减了当时河南人口的三分之一;第二是明末农民起义军和***军的战乱导致人口死亡:第三是明朝分封的王和官僚圈占土地,导致大批的流民逃亡;第四是天灾造成的饥荒,导致民众死亡和逃亡;后三者占了河南人口流失的三分之一。明末河南人口在400-500万人之间,顺治元年,流行在北方的瘟疫莫名其妙的消失了,此后顺治在其他地方迁移了几百万人口到河南,人口达到700万左右。(传播鼠疫的老鼠图)
也许是大明朝的气数已尽,在崇祯14年(1641年)爆发大规模的瘟疫,史书这样记载:
崇祯14年始,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广平府大饥疫,人相食。京师大疫,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开封府阳武县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荣阳,民死不隔户,三月路无人行。
1641年这一年,瘟疫在河北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开始流行,当地50-60%的人死亡。北京、天京、河南全省全部受到瘟疫的波及,开封阳武县(现在武陟县)90%的人都死亡了。
根据当时的记载,病人的症状是这样的:
“病者先于腋下股间生核,或吐淡血即死,不受药饵。虽亲友不敢问吊,有阖门死绝无人收葬者”。
结合现在的医学知识,应该是鼠疫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免疫做出的应激反应。1643年夏秋时间传播的应该是腺鼠疫,到1644年转化为肺鼠疫,传播性更强,死亡率更高。
鼠疫流行的核心区域是山西、直隶和河南省的北部地区,死亡人数达到这三个省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是导致河南人口骤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明末时期天花也在河南等地流行,也损失了很多人口!李自成进攻北京时,驻扎北京明朝军队应该有10万人,瘟疫过后,只有5万人驻守了,近一半人死于瘟疫,李自成轻松拿下北京城,深感意外!
崇祯末年,河南等地连续三年受灾,经常发生***取食的情况。灾荒主要是旱灾和蝗灾,本来收成就不好,干旱和蝗灾导致土地减产甚至绝产,老百姓无以为食,出现大规模死亡,很多老百姓成为流民,迁徙到其他地方寻找食物,这是死亡行军!(蝗虫)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11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