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渤海国遗址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京龙泉府遗址上京外城南部的兴隆寺内,总体上来说是盛唐时期的佛教雕塑风格,是渤海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品,既具有典型的唐代雕刻和建筑艺术风格,又具有不同于内地的渤海当地的鲜明特点,是盛唐文化在渤海地区传播和发扬的重要标志。
石灯幢高约六米、十二层、由四十多块玄武岩石雕琢叠筑、铆榫链接而成,工艺精湛,技术先进,也叫石灯塔、石灯、石浮屠是当时渤海国佛教敬放舍利的供具。
现在当然有流传下来,石灯幢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屹立在上京城中,虽经历了风雨寒暑、战火兵燹,但仍然保存了下来,它是渤海国佛教雕塑的物证,也是内地与边区人文一体,“车书一家”的有力见证,黑龙江省和国家的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如果想去看的话,连同上游的镜泊湖都在鹤大高速公路沿线,风景秀丽,历史文化悠久,是避暑休养的宝地。
在黑龙江宁安市渤海镇西南的兴隆寺院内,有一座唐代渤海时期保留下来的大型石雕,就是一座石灯幢,原高6.4米,因塔刹损坏,现高6米,是用玄武岩逐层雕刻层层罗列而成。这座灯幢保存完整,结构清晰,由灯刹、灯盖、灯室、仰莲、中柱石、莲花座和底座等部分组成。这座石灯幢是用牡丹江中游镜泊湖地区的玄武岩为原料,经过雕琢,层层叠叠拼接而成。它全高将近 6 米,由 12个结构层组成,共用大小石材 40 余块。
从上往下看,最上面是灯刹,灯刹在早年缺失,现存的灯刹石质、工艺与以下诸层不尽相同,考虑可能是由清代后来的工匠补刻,补刻的灯刹叫相轮,是由多个同心圆石饼罗列而成。四层相轮下面向里收缩刻联珠,联珠下面刻莲花状的覆钵,体现出佛教内容相关的花纹和图案。
再往下一层就是灯幢盖,这个灯幢盖造型别致,灯刹底下的灯幢盖呈打开的伞状,模仿的是一座八角形木结构建筑的屋顶部分,盖上有八道垂脊,所以俯瞰灯盖轮廓为八角八面形,脊间刻瓦垅五道,有着横强的写实性。灯幢盖以下是灯幢的灯室,镂空雕凿出空心的灯 室,八面各刻出一个方形窗口,窗口上刻阑额,阑额上雕刻斗拱,斗拱的刻画,逼真、细腻,复杂的结构与硕大的体量,与中原地区同时代的大唐建筑的斗拱有几分相像之处,幢室八角刻八根角柱,角柱下刻圆形础石。幢室在八角形底盘上,底盘刻出两层台,模仿建筑物的台基。灯室处细腻的刻画,也反映出当时渤海国时代的真实建筑物的形态,俨然就是一座小型八角形佛殿,也是同时代难得的建筑学资料。
精***真的灯室则由仰莲承托,仰莲托刻重叠三片花瓣,层层清晰,线条有力,俨然一朵盛开的大莲花。下面的幢身柱(灯台体)长鼓形,造型饱满有张力。下面承托灯台的就是一朵覆莲。最下面的基座,也叫须弥座,八角八面形,八面刻门。如此复杂的石件结构,巧妙而坚实,细腻的雕工再现了渤海国时代建筑物的风***。石灯塔各节块以榫卯相衔接,牢固而美观,结构合理而自成一体,坚固无比。在唐代雕刻和建筑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渤海国当地的民族特色以及其他地域性特征,古朴庄重,浑厚壮观,是盛唐文化在东北地区深远影响的体现。尽管历经一千多年来的王朝更迭,人为或者自然的破坏,它却依然屹立于渤海上京城中,令人赞叹不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榫卯动物雕塑作品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榫卯动物雕塑作品欣赏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11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