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的范公亭公园亭东有三贤祠,为后人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之所。
范公祠居中,内有范仲淹塑像;富公祠和欧阳公祠故址均在城西瀑水涧之侧,明末皆移建于范公祠左右,统称“三贤祠”。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青州知府夏一凤重修,并于祠后崇台之上建后乐堂,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范公亭之北有高地曰范公台。民国初年,在台南侧建“澄清轩”8间,亮窗前后均出厦,为游人休息之所。
三贤祠建于明代(公元1517年);是明代河南巡抚毛伯有感于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曾同登吹台饮酒赋诗而特意建造的。
主殿有三贤相聚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诗人相聚在古吹台上的情景。唐天宝三年(公元774年),在京名噪一时的李白因赋可怜飞燕倚新妆之句而得罪了杨贵妃,被解除了翰林职位。他东下洛阳,结交了杜甫。两位大诗人神交已久,相见恨晚,便相偕沿着黄河漫游,饱览锦绣山川。初夏时,他们来到开封,在开封又遇到了怀才不遇、浪迹天涯的诗人高适,文坛三杰,风云际会。这两组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诗人来古吹台上饮酒赋诗的情景。
李白在古吹台上写了《梁园吟》,杜甫写下了《遗怀》,高适写下了《古大梁行》。
子房洞,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王坟镇西股村百草村村后(北)的子房山,沿着此山斜坡往上往西走一公里转到山的西面不到山顶的地方,有个坐东朝西一间屋大的洞,叫子房洞。洞里有张良(张子房)和童男童女塑像,洞内北边有个刻着字的大石碑,洞后还有不知通到何处的洞眼,雨季还流着泉水,洞的顶部也往下滴着清澈甘甜的泉水。现在此处是村民烧香供神的地方--子房洞。
子房洞,是西股村民节日上坟必去之处。
远观子房洞,坐落于半山腰,柏木苍苍,石崖错落,在略显光秃的山谷映衬下,显得气象万千。来到近前,但见子房洞坐东朝西,镶嵌在石崖之中。门口,用方正的青石精心砌成,洞口是发碹结构,门楣上方,镌刻着“子房洞府”四个大字。的确是一处幽静森然的修炼之地。
环顾洞内,还算宽敞。依步丈量,洞深估计七八米,高宽约四五米。由外及里,逐渐变窄,最里面,有泉眼,冬春干旱,泉水接近枯涸,夏秋季节,清泉静静流出,伴随张良隐修的思绪,缓缓流淌。
顺村路东行不远“子房洞风景区”山门赫然在目,前方是深幽的山峪,峪北的“铜壁山”巍然峻拔,子房洞即隐其中。
1、东夷文化,是山东地区最早的土著人文化。青州地区正是当时东夷人的主要活动地区,并且处于其活动中心。东夷顾名思义即东方之人,而青州这一地名的本义即是东方之州。
2、东夷文化简介: 东夷文化,是山东地区最早的土著人文化。东夷文化从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都是东夷人所创造出来的不同阶段的文化。 据《竹书纪年》和《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夷有九种。在古代,九不是实指正正好好九个,而是“数量很多”的意思。也就是说,东夷族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部落,而是由大大小小很多个部落组成的庞大部族和部落联盟。其中,最主要的部落有风姓部落,姜姓部落,嬴姓部落,姚姓部落等。东夷族各部落主要以龙、蛇、凤、鸟、太阳为图腾,以鸟类图腾居多。在东夷族的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部落首领有太昊、蚩尤、少昊、大舜等。 3、东夷文化在青州的发展: 东夷文化标志园是山东省十佳城市中心文化广场,位于青州主城区与国家风景名胜云门山之间,广场面积4万平方米,园内共分12个功能区,主要包括主题雕塑区、东夷分布图、东夷文字展示区、历史神话故事浮雕区、演艺区、24官职图腾展示区、东夷文明体验区(陶艺园、玉坊、耕织酿酒园区、***园区、太昊伏羲八卦图、鱼乐园)等,集中展示了东夷文化遗物,将东夷的先民们创造出的优秀文化用浅显易懂的形式表示出来,传播和普及了东夷文化知识,是集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大型综合文化生态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13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