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必不可少的,它能够体现这个城市的风貌,同时,也是彰显城市实力的标志。城市雕塑是指设置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如:城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公共建筑等地的室外雕塑,它大致可以分为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性、宗教性五类。例如: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位于北京***安街西延长线石景山东部,总规划面积162公顷,是一个国家级的雕塑文化艺术园区。经过长期的建设,到2015年,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已成为北京市最大的雕塑主题公园,更是“人文奥运”理念中一幅鲜活生动的图画。
X
广场中的一座雕塑作品,一栋年代久远的建筑,甚至是柏林市中心里那段残破的旧墙,都可以被称作城市雕塑。与其从造型由来与构造上,倒不如从作用于功效上来给城市雕塑下个定义。中国美院雕塑说城市雕塑,就是那些为显示城市性格而建造,或者在建造后给城市文脉给予界定的雕塑或建筑。前者好比矗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你在马恩河 畔的小山上远远就能看见它,生来就是作为城市标志而存在的。后者有如开罗的金字塔和柏林墙,本身没有那么明确的作为城市标志的意义,但随着历史的尘埃,慢慢就成为文明的代言和城市记忆的见证。
在上海虹口多伦路有一尊丁玲女士的雕塑 ,丁玲(1904.10.12-1986.03.04), 湖南人,原名蒋伟,字”冰之”,她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代表著作有处女作《梦珂》,长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集《在黑暗中》等。其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上海虹口多伦路有一尊丁玲女士的雕塑 )

“少女”1.7米的个头,左手撑腰,右手持话筒,左腿站立,右足脚尖点地,短发短裙,形貌轻盈时尚,不仅大小、形态都很逼真,神情怡然,而且飞扬着青春的灵动与活力。
“打电话的少女”第一次出现在这里是1996年春节,之后则命运多舛。1998年,她被盗贼放倒,但是没来得及运走。2000年,她被拾荒者盗走,并被***团伙轧成几大块以每斤3元的价格卖给了废品回收站,随后又被切割成了碎块卖到有色金属交易市场,无法找回。在市民的呼吁下,2006年5月,“打电话的少女”获得“重生”。可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一年多,电话架上的“电话机”就于2008年1月不翼而飞。又过了大约两年,“少女”也于2010年1月27日,再遭毒手,被人拦腰截断。
再次重生的“少女”仍然由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家何勇创作,不过材质从原先的黄铜改成了银白色的镍白铜。尽管镍白铜的铸造难度非常大,但产生的效果却更加新颖时尚。另外,人物造型也进行了修改,头发和裙子微微摆动,上衣从有袖变成无袖样式,原先少女挎着的小包,因略显累赘而取消。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长方形电话机背板架,也改成镂空体,使得整个雕塑变得通透灵动。
如今,“打电话的少女”已经成为上海城市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融入了上海人的生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城市的雕塑作品人物绘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城市的雕塑作品人物绘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28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