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牡丹仙子雕像位于中国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准确地说是位于卢氏县的牡丹山内。这座雕像是用白色大理石制成的,高达7.22米,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牡丹仙子雕像。雕像形象优雅,手捧牡丹花,穿着华丽的衣裙,栩栩如生。周边的环境也非常美丽,绿树成荫,风景宜人。这座雕像成为了当地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1. 三门峡牡丹仙子雕像在三门峡市。
2. 这是因为三门峡市是中国著名的牡丹之乡,牡丹仙子雕像是该地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3. 除了三门峡市,中国其他地方也有一些著名的牡丹雕像,如洛阳市、泰安市等,如果对牡丹文化感兴趣,可以在这些地方进一步了解。
其他省省会城市读大学并工作五年后,因为喜欢大海,无亲无故来到了青岛。
1.五花肉居然比瘦肉贵,老家五花肉很便宜。可能岛城人民爱吃五花肉~
2.市区没有自行车道,卖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商店好少(儿童自行车除外),相比于我之前待的郑州,差异还是蛮大的,在郑州每次红灯的时候,热闹的路口能有百米的电动车队伍~
3.春天吃鲅鱼的季节,女婿是要送老丈人鲅鱼的,要挑个大的~
4.市场上,本地的某某都是最好的,葡萄本地的是好的,小柿子本地的是好的,海鲜本地的是好的,大***本地的是好的,经鉴定,确实好吃啊
我1990年代初,我在青岛上过学。虽然临沂和青岛都属于山东,并且距离并不远,但我去青岛以后,还是发现了一些令我大吃一惊的不同。
我去青岛上学的第一天,去宿舍报到时,碰到宿管阿姨,她问我:“小mai,你是哪里人啊?”当时,我有点懵,怎么叫我小mai?在我们沂蒙山区,mai 可是牛叫的声音。我心里有点不爽,但还是告诉了宿管阿姨,我来自临沂。
青岛小嫚
没想到,宿管阿姨一听,高兴地说道:“小mai,咱们还真有缘份,我是你老乡,以后有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
宿管阿姨又叫我了一次“小mai”,这次,我明白,这个mai肯定没有歧视的含义。但我心里一直还是别扭着。
我是宿舍里最后一个报到的人。我们宿舍有6人,其中两个就来自青岛。晚上聊天时,我听到一个青岛的舍友再次说到了“mai”这个字,这次竟然是“大mai"。
我终于忍耐不住了,问她:“我今天已经是第三次听到mai这个字了,有人叫我‘小mai’,你这里又说到‘大mai’,这个mai,到底是啥意思?”
她听完,笑了,并说:“这个字,你以后在青岛,会天天听到,mai的意思是女人的意思,字典中也有这个字,就是把漫天大雪的“漫”的三点水去掉,换成女子旁。小女孩就可以叫小嫚,年纪大些的可以叫大嫚,年龄再大的可以叫老嫚。”
从偶然间来到青岛,到成为青岛的女婿新青岛人,已经12年了。跟大家说几个不为人知的青岛印象吧。
1.青岛人的自豪感是非常强烈的。网络上有段子批评青岛:出去外地,从来不跟省内其他兄弟城市一样说自己是山东人,只说是青岛人。这种自大是骨子里带的优越感:山东济南,中国青岛。
2.青岛的经济水平确实是省内第一。虽然济南是省会,但在经济发展和国内外知名度上来讲,青岛要略胜一筹。所以,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直辖市提法,着实让省会瑟瑟发抖。
3.老青岛人其实有点看不起外地人。即便是本地人也是有鄙视链的:市南看不起市北,市北看不起四方,四方看不起李沧,什么城阳即墨和黄岛,那还属于青岛吗?当然现在可能崂山又成了鄙视链的最顶层。年轻一代可能没有这种感觉了,老青岛还是有地域偏见。
4.青岛的小嫚不远嫁。本地姑娘很少嫁给外地人(去外地生活那就更稀罕了),即便嫁,那也得在青岛定居。本地小哥娶外地姑娘的不少。
5.青岛现在真的快成了个“移民”城市了。估计东北人的数量快赶上原住民了。黄岛甚至有个外号:东北黄岛。外地人太多了,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新鲜血液,当然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悄悄地说,本地人对东北人多少有点不待见。
6.外地啤酒打不进青岛来。雪花不飘你不飘,燕京不倒你不倒。到了青岛,都老老实实地给崂山和青岛啤酒腾地方。你在饭店里点外地啤酒,服务员都会鄙视你。顺带说一句,外地喝的青岛啤酒,都不是青岛产的,味道差很多。所以青岛人到外地不喝青岛。
7.青岛的大虾真的很贵。之前沸沸扬扬的青岛大虾***着实伤害了国人的心。在此澄清下:那个是外地人开餐馆用的外地虾,属实涉嫌欺诈。我姐夫是批发海鲜的,本地的海捕对虾,上岸就不止38一只。
8.虽然靠海,但青岛的海鲜价格也不便宜。而且大部分都是江苏大连运过来的,本地的海鲜产量跟不上,价格比外地海鲜要贵出不少,但味道绝对上乘。老青岛人能分辨出来哪里产的,我反正是看不出来。
9.青岛的自行车保有量估计全国倒数。很多人都不会骑自行车,这个是地势决定的:青岛市属于丘陵地带,上下起伏不定,骑自行车会非常费劲,所以,基本上见不到骑自行车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53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