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原曾用名周树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年龄计算五十五岁,我也年龄不小,一事无成。鲁迅的作品教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他简单一句话成为著名的经典,“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使成了路”。哲理奥妙寓意深远,人做啥事做多做熟了就成了大加。
鲁迅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4年转仙台学医,1906年弃医从文,1909年归国。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纳醉领导***说过“中国是一只睡狮”。
鲁迅弃医从文到逝世三十年里,正是中国风雨飘摇,人民生话疾苦年代。外有列强侵略瓜分中国,残杀国民。内有军阀列强割据各自为政,并且相互杀伐,使人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痛苦不堪。国家四分五裂,国不成国。
鲁迅武起他尖锐的神笔***地刺向这黑暗势力的年代,高声《呐喊》,人民别睡了,快起来。”宁可站着死,不可倒着生”。鼓舞着千千万万中国同胞,引领着中华人民站起来。鲁迅的文章就象东方的旭日太阳,照醒着中华人民。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高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鲁迅的部分作品也成为学生课本的珍贵教材。现在学生课本里的珍贵教材移出部分作品,于是有各面不同的言论,每人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也用鲁迅的《呐喊》大声说:“鲁迅最希望这样的结果,盼望了很久”!
“你不是忘本吗?”有人会这样问。那不是,鲁迅对中华人民的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光辉,中华人民永远牢记在心中。他大声《呐喊》叫醒了中华人民站起来。如一个人睡一晚觉,天朦朦亮被唤醒,是不是应吃早餐工作,应干吗干吗去,你们说对不对?
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和平年代,安稳的生活,每条人命都很宝贵。就象我虽然是一事无成,每天完成我应该做的事就是为国家人民有个交待了。鲁迅生长的年代,人民为了当家作主不成为亡国奴而拋头颅洒热血。鲁迅洞察那时人民的使命,每个时代国家人民使命不同。换到今天一定会引领国家人民这样。鲁迅不止识时务,还是个先知慧眼的智者。
鲁迅先生在旧中国是文学界先锋,奋斗凸显由衷 ,他的作品激励青年人,爱国为本,也激起一批热血进步青年走向解放民族伟大征程。近些时期有些教育界败类,蓄意***鲁迅先生作品,侮辱他的人格,灌输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想,导致教育领域理由散漫,不断出现辱国分子,倾向不明的败类。提倡鲁迅先生新青年思想,主张爱国与时俱进,将会有一大批先进爱国的知识分子,把握主流方向,爱国为本,方向认准。
鲁迅先生的作品有思想,有见地,深刻,文字语言分明。在特定时间里有感染力,对事物的认识分析十分到位,鞭策讽刺挑战当时社会权贵,剖析国人的性质和国人的心理一针见血。但是在历史的今天,缺发中国自信,容易误导学子,对当今社会会形成偏差,不利于学生把握今天的社会现实,所以退出了学生课本!
虽然我曾经在“头条”的“节目”中有三次谈到过鲁迅,并且每次都是高度地评价了他。但要问我中学课本里是不是应当保留鲁迅的***或是杂文,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删了就删了,不留也罢。”乃因我一直以为,学校的最根本的功能应当是“启蒙”。小学有小学的“启蒙”,中学有中学的“启蒙”,语文有语文的“启蒙”,数学有数学的“启蒙”,甚至大学的课堂功能也仍然包含着“启蒙”,更高层次的“启蒙”。而且我也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在“启蒙”中度过的,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淀,又从单纯的“被启蒙”,变得能够“自我启蒙”而已。
那么,语文课本自然是应当选择那些能够达到“启蒙”的目的的教材,语文教材也就不该把应当由历史、政治、品德等等课程来承担的启蒙的功能,过多、过滥的划拉到语文课本里来。何况小学、初中的孩子们还都处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认知阶段?
其它的教材暂且不论,就语文课本里的鲁迅先生的作品而言,本人愚钝,便是从小学、初中阶段就反感,甚至排斥课本里的鲁迅先生的作品,高二以后,似懂非懂,及至进了大学(虽然学的是理工)再读鲁迅的作品,却有了一觉醒来,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在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欢喜先生的作品。进入社会以后又更加深深刻地体悟到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怀,这其中大概也有“自我启蒙”因素在内吧?
所以,我也就从来也没有担心过把先生从课本里摘除出去就会从此“无人识得鲁迅”了,尽管有些人就是这样以为的。诚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5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