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沈庄村
简介:
大沈庄,又称大沈刘庄,沈刘庄,沈庄等(古代曾名沉流庄、沈流庄等)。是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的一个行政村,包含大沈庄、西南沈庄两个自然村,常住人口 约2500人以上,是东莞镇52个村级行政单位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据说是从徕庄牧童迁来的 大沈庄碑
根据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大沈庄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先人居住;汉代为箕县城;在***时期,曾一度作为莒沂县人民***的战时指挥所(其行政中心在今大 沈庄村中“大月台”一带)。我国古代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刘彦和)的祖籍便是大沈庄。 大沈庄地址坐标位于北纬35.6、东经118.5附近,处在(属日照市)莒县、沂水(属临沂市)两个行政单位交界处,毗邻 沂水县杨庄镇、官庄乡,在地理位置上属于沂蒙山区,与附近的西沈庄组成“沈庄群”。
大沈庄位于四面环山的小平原上,是千里潍河南源——石河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是“风水宝地”。村南是“文山”,传为纪念《文心雕龙》而名;村北是“武 山”,又称“武山”或“五山”。
东汉许慎《说文》云:“潍水出琅邪箕屋山”,可见东汉时此山名“屋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潍水》云:“潍水导源潍山。许慎、吕忱云:潍水出箕屋 山。《淮南子》曰:潍水出覆舟山。盖广异名也”;此外,1992年出版的《莒县地理》乡土教材中作“五山”,因此山有五峰而得名。村西南是“桂子山”,秋 天桂子飘香;村西有“栗子山”,因山上产栗子得名。 按照中国民间惯例,村落的命名往往与氏族聚居有很大关系。但大沈庄名称当中带“沈”字,村中却无一人姓“沈”,95%以上人口姓刘,是何原因?原来, “沈”字是为了纪念刘勰的文友、举荐刘勰的南 刘勰雕像 北朝官员沈约而取名。
沈约,字休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竟陵八友”之一,曾任吏部尚书、尚书仆射等官职。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写完《文心雕龙》后,很是看重自 己的文章,打算让当时的文化权威沈约评定一下。沈约当时为地位显赫,刘勰没有机会见他,于是背着自己的书,装扮成卖书的商贩,等候沈约从府里出来时跑到他 的车前。“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从此之后,刘勰其人、其书齐名天下。由此,刘勰老家的家乡父老为了报答和纪念沈约的举荐之 恩,便把村子“刘庄”改名为“沈刘庄”,后来更是改为“大沈庄”。
黑陶
日照黑陶俗称日照土陶,是日照土陶器中的灰、黑色陶器。日照黑陶最早民间称谓出自明洪武年间村落族谱,:“祖上以制作土陶器为生,土陶器包括红色、灰色、黑色土陶器”。据考证日照制陶的烧制方法为水润闷窑法,是烧制实用性黑色陶器的主要方法。1959年之前,在《日照市志》、《五莲县志》、《莒县志》、《安东卫志》等日照地方志上,日照制陶业被称谓为“日照土陶器业”。1959年至1990年被称为“土陶器业”、“陶瓷业”及”砖瓦业”等称谓,1990年以后改称“日照黑陶业”。这表明随着时代的变迁,黑陶的名称也随着其形态以及功能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黑陶在1990年前称谓为日照土陶,功能为实用性生活器皿,包括黑碗、黑盆、青砖、青瓦等,官方记载从业人数上千人,产值上百万。土陶中的工艺品如泥哨、泥塑等也有记载。1990年以后,日照土陶官方称谓为日照黑陶,功能为高档工艺品,如花瓶、人物雕塑等,日照官方报纸、年鉴、地方志上都有记载。官方记载的黑陶工艺品企业已达30家,工商企业注册从业人员已达500人,年产值上千万。黑陶中的实用性器皿如黑碗、黑盆、青砖、青瓦已淡出市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莒县动物雕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莒县动物雕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61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