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历史的中国小贱,与你分享。
先和大家分享一些时代不是很久远的发明,妙趣横生。
阴天或是下雨天的时候,这玩意咋用?这年头,点烟也是个技术活。
吃个面条也是蛮困难的,我觉得还是动动嘴,吹一口仙气好一点。
来自日本岛民的脑洞发明,这东西倒是可以遮挡前后左右的风雨,只是有一个问题:凌晨半夜,小巷子里、无人的街道,远处飘来打着这么一个雨衣的白衣女孩,倩女幽魂的既视感。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文:桌面战争兵棋 | 赛文
古代人其实十分善于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经常发明一些物品来便利自己的生活,比如中国古代的四***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对整个世界都具有重大影响的发明,但是其实并不是所有发明都是便利人们生活的,也有一部分发明都是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用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张衡所发明的地动仪)
或许有很多人会有疑问,伟大的地动仪是我国的地理学家张衡所发明的,是世界上最早能够探知地震的仪器,全称为候风地动仪。地动仪整体类似酒樽,上面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巨龙,并且每条龙下方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如果任何一方发生了地震,该方向的巨龙口中的铜珠就会落入蟾蜍的口中,由此可以观测到地震发生的方向。看上去确实让人感觉十分奇妙,但它的功能只限于测知震中的大概方位,并且地震数日后才能知晓,所以用处并不大。
(地动仪)
其实最早的火箭,真的是将火把装在箭中,然后发射出去的,被称之为火箭。最开始人们发明出火箭是为了加大远程部队的破坏力,大多运用在战争中,但是到了中国明朝,有一位官员——万户陶成道。作为世界航天第一人,他突发奇想试着利用火箭飞天,将47根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在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在用打风筝可以平稳的落地。想象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万户点燃了火把,飞椅确实飞上了天空,但是片刻间火箭发生了爆炸,万户与燃烧的飞椅跌落了下来。
第一次***战争时,中国重新发明了人力明轮船。
据《南齐书》记载,祖冲之曾经发明过一种“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有人认为这就是最早的人力明轮船,但缺乏详细记录和实物印证。
在唐朝时,杭州知府李皋真正造出脚踏明轮船。他命工匠在舷侧或艉部装上带有桨叶的桨轮,靠人力踩动桨轮轴,带动轮轴上的桨叶划水前进。这种船很快作为战船使用,并被称之为“车船”。
南宋时候,车船进入鼎盛时期。南宋官军不仅建造大量车船,而且形式更大,最大的长“三十六丈”,多达20-24对明轮,能载战士三百多人。在征讨杨么义军的战斗中,双方都动用了这种大型车船,在洞庭湖里展开大战。宋金***石大战中,宋军也使用车船撞击金军船只,令完颜亮一筹莫展,无法渡过长江。
说到发明,往往延伸出的就是非常高大上的名称,会涉及到专利申请,个人品牌等等一系列东西,但是历史上有那么一些发明,脑洞打开之余觉得异常愚蠢。
百叶窗太阳镜
1956年一个平民研发的,名字不是很清楚了,看起来像是一个墨镜?
当时看起来是真的没什么用,真真是一点都不潮流,感觉整个人眼睛之前多了几根线条,差点就要让人笑死,但现在类似的却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不得不说,时势造英雄。
但同样的,好像确实没什么软用。
看到上面的是不是想到什么东西?在那个时候叫做“电视机燕京”,不得不说有点拉夸,由雨果·根斯巴克(科幻之父)在1963年发明。
当时的显示器还是非常大,科技没有发展到那么回事,所以仅仅只是一个小的想法罢了,然后在当时可谓是鸡肋的鸡肋,光这个天线就可以说非常蠢了。
现在,我们把这个东西叫做“虚拟现实设备”,又重新拿起来了,似乎又变得很有用。
L·罗恩·贺伯特创立了一个奇葩宗教,叫做“山达基教”,如果了解这段历史的就会引申出另外一个人,那就是阿汤哥,阿汤哥就是信奉这个教派的。
贺伯特1968年发明了一个叫做“心灵电仪表”,名字非常的高大上,并且每个人入教必须购买这个设备,并且设备价格略微高昂。
这个仪器能够检测番茄是否收到痛苦,当受到痛苦的时候,仪器会进行转动,最后得出结论“番茄在被切割的时候在嘶声尖叫”。
“***”是2015网络新词,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缩略词,指一些事物看上去很复杂很高端,但却没有实质性的效果,或者得不到理想的收益。
木牛流马,***的发明,有没有?是不是?算不算?
当时的生产条件简单,远不及现代,但是"木牛流马"的构造看起来简单易行,也符合当时的情况。
如果当时把"木牛流马"写的神乎其神,所以我们更相信它的真实存在。因为书上写的符合当时的情况,我就真的相信它存在了。
看一下《三国演义》是怎么说的:
从记录来看,应该是发明了此物,且排上了大用场。
据说木牛流马,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孔明在北伐时期时使用过,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汉十万大军提供粮食。
一种说法是单轮木板车,应该是木头制作的人力车,能在山路上行走,特别适合有坡度的地方。两边带有箱子,可以运送货物。
人类去探索,去揭示!观苍穹、探奥秘,需要借助地面和空间大型观测设备。埃及现代天文学研究追求极微弱信号的探测、全电磁波段的高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追求更大的集光本领和更大的视场,以进行更深的宇宙探测,因而对高新技术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需要较大的国家经费投入。
埃及一直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国家,我有去旅游的强烈愿望。我对欧美都不太感兴趣,就喜欢去一些文明古国,比如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埃及除了世界闻名的金字塔群,还有一个文化遗产比较有特色,就是阿布森贝的神庙。
阿布森贝的神庙有两座,神庙是古埃及的第19王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建造的祭祀神灵的建筑。大家都知道,古埃及人最崇拜的就是太阳神,就和崔粉崇拜崔真牛一样,为了表达对太阳神如尼罗河水滔滔不绝的敬仰,到处都有太阳神庙,埃及法老也自称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这个阿布森贝神庙就是一座典型而又独特的太阳神庙,非常的伟大,非常的出名。
为什么埃及全国太阳神庙那么多座,就阿布森贝神庙这一座特殊呢?这不得不佩服古埃及建筑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高超智慧了。拉姆西斯二世自诩为太阳神的人间化身,又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军事统帅,所以要为自己建立一座神庙。他在阿布森贝建立了两座神庙,小的神庙为了他的宠妃纳费尔塔丽,大的神庙给他个儿享用,即举世闻名的拉姆西斯二世神庙。这个拉姆西斯二世神庙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自从神庙建成以来,每年的2月21日(拉姆西斯二世的生日)和10月21日(拉姆西斯二世登基为王的日子)的清晨,太阳光都准时从神庙大门射入,神奇般的穿过61米深的隧洞,不偏不倚的正巧照耀到拉姆西斯二世的石刻雕像的脸上,看起来熠熠生辉,犹如真神临凡。于是,埃及人把这两天就称之为“太阳节”。几千年过去了,每年的这两天,太阳光都会准时照耀石像的脸,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由此可见古埃及的数学、天文学、工程建筑学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步。尤其是天文学,如果他们没有高深的研究,怎么可以做到这一步的?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式的人物,堪称是巨人中的巨人。当从多才多艺,全才角度出发,中国历史上也有不少人物可以媲美他。
比如明朝著名的律学家、历学家、音乐家朱载堉。
朱载堉在中国可谓是默默无闻,但在世界音乐史上却是高山一般的人物,惊艳了世界。
这种反差不得不令人唏嘘。
朱载堉是明朝宗室,生于嘉靖十四年(1536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他的父亲郑恭王朱厚烷能书善文,精通音律乐谱,朱载堉自幼受其影响, 喜欢音乐、数学。
为了学术研究,他在父亲去世之后,上疏万历皇帝,将爵位让于兄弟,在朝野之中引起了巨大震动。
朱载堉“笃学有至性”,即便是宗室子弟,他仍然以学问为主,专注著书,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著作。他一生著作多达百万字,共著有《乐律全书》四十卷、《嘉量算经》三卷、《律历融通》四卷、《音义》一卷、《万年历》一卷、《万年历备考》二卷、《历学新说》二卷等。
研究的内容涉及音乐、天文、历法、数学、舞蹈、文学等,绝对是一个重量级科学家,也是一位大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类似达芬奇的***,而且此人的很多成就一直留传至今,有些还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说到达芬奇,很多人知道看到这个名字肯定会想到《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最后的晚餐》。如果提起另一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会知道,那就是达文西。这个名字在周星驰电影《国产凌凌柒》中走红,很多观众看完都是一笑而过,特别是被电影中达文西的各种奇葩发明逗乐了。其实达文西就是达芬奇名字的另一种译音,周星驰电影中的达文西喜欢搞创作发明,达芬奇同样热衷于这些。
达芬奇一生中除了绘画,还在很多领域都有建树,如医学、科学、地理学、音乐学、哲学、建筑学等等。达芬奇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和贡献相当出色,就连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看过达芬奇留下的手稿手都惊叹不已,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水平可以提前半个世纪。
达芬奇这么厉害,我们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这么厉害的“全才”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个就是来自北宋的沈括。
沈括是宋朝著名的科学家,但他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科学领域。沈括涉及的领域并不比达芬奇少,他分别在数学、天文、历法、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等领域都有成就,被称为“通才”。
数学领域:沈括发明了“隙积术”和“会圆术”,给后来的数学研究带来很重要的贡献;
还有其他领域这里就不再细说,沈括在各领域的成就都非常杰出,元朝的政治家脱脱是这样评价沈括的:“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6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