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喜寺在杭州
灵隐、天竺诸峰,总称“武林山”,据《汉书·地理志》:“钱唐有武林山,武林水所出。”《灵山志》称:“宋时定地,以飞来峰之南为天竺,以飞来峰之北为灵隐。因北麓为灵鹫寺,故峰为异其名。”灵竺佛教文化为随同杭州历史千古流传。
杭州佛教的传播的寺院的兴建,都与西印度和尚慧理有关。《天竺山志》载:“东晋咸和初,慧理来灵隐卓锡,登武林警日:“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何年飞来此地耶?”由此,山名“天竺”,峰称“飞来”;后人把峰南所建各寺称“天竺寺”,分上、中、下三竺,慧理遂成灵懈、天竺开山祖师。至今龙泓洞口有理公岩、理公塔,塔内葬有慧理骨灰。
上天竺寺位于白云峰下,由上眺望峰顶,常有白云笼罩,犹如幢盖覆顶。山上产茶,名为“宝云”与下竺,“香林“并称佳品。故苏轼的《和茶诗》中有“白云峰下两枪新”之句。白云峰右下双桧婆娑,寺僧常在树下盘膝养神。峰称“双桧峰”,岩称“双桧岩”(即百丈岩)。
上天竺寺又名法喜寺,离中天竺法净寺约1公里。天竺三寺以法喜寺面积最大,建筑雄伟,布局庄严。寺四周有白云峰、白云泉、乳窦峰、乳窦泉等名胜。白云峰的白云茶曾是南宋岁贡的西湖名茶。宋元祐中,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府,曾数次来游,留下《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等诗篇。宋朱熹、吕祖谦、戴复古,元赵孟、倪瓒等均有游上天竺诗。宋代抗金英雄岳飞的《归赴行在过上天竺寺偶题》诗篇更是气壮山河。
上天竺寺始建于10世纪五代吴越王时期,原名天竺看经院,是中国白衣
观音的起源地,已有一千年以上历史。清高宗乾隆命名上天竺为“法喜寺”并
亲题寺额。中国有两个著名的拜观音道场,浙江舟山市的普陀山是国际性的进
香道场,而杭州的上天竺寺是地方性道场。为天竺三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
内有藏经殿、两峰堂、千佛阁、水月楼、皇华馆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寺周
围有白云峰、乳窦峰、乳窦泉及白云泉等景点。 ***加载中...
法喜寺的位置,原位于海盐通元集镇市中心的法喜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
据唐《吴地记》、宋《吴郡图经续记》、明《海盐县志》和《续澉水志》等志书记载:三国赤鸟中孙权夫人舍宅在长洲(今苏州西南地)建造通玄寺;而武则天曾派使者送给该寺珊瑚镜一面、钵一副,并将寺名改为重云寺,旧通玄寺迁移至鲍郎市(即今通元集镇);宋大中祥元年(1008)又将其改名为法喜寺,通元遂成地名(清初因避康熙玄烨名讳,将通玄改为通元)。
1.法喜寺的占地面积。
法喜寺历经千年,时兴时衰。据清光绪《海盐县志》和笔者于1986年发现的光绪九年(1883)法喜寺碑文记载,法喜寺全盛时有寺田3000余亩,有山门、经纶堂、法堂、观音堂、藏经阁(曾藏《大藏经》3400余卷)、方丈室、达摩院、宣明院、留云馆、大殿等屋宇150余间,至光绪九年时仅剩寺基51亩,收租田19.8亩。
2.法喜寺的结构。法喜寺内曾有一座高约二丈,八角七层的唐代高僧良準的舍利塔。清嘉庆六年(1801)嘉兴解元张廷济架梯入第七层拓片:“準高僧舍利宝塔,圣宋宣和四年(1122)正月十五日重移时所刻。”该寺、塔均毁于晚清战事。至建国初仅存山门、牌楼、东斋堂及零星房屋,均为***接收,充作粮仓。1967年将其划拨通元卫生院,后因扩建通元地区医院而全部拆除。
3.法喜寺历史意义。法喜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千百年来享有盛名,引来司空曙、彭孙贻、张廷济、徐豫贞等文人雅士游赏题咏。如唐司空曙《寄準上人》诗云:“昨闻归旧寺,暂别欲经年,樵客应国出,邻僧定伴禅。后峰秋有雪,远涧夜鸣泉。岂藉公卿论,人间已自传。”清彭孙贻《準公塔》诗曰:“石林孤塔覆寒藤,香刹拈花礼圣僧。梵纲自悬初地品,宗门独照昔时灯。诸坐不动山云敛,五蕴皆空海日升。升向此中寻法喜,莫教度岭问南能。”清初徐豫贞《法喜寺》诗云:“乱后闲僧少,秋残古柏高;风声摧石壁,日影落寒涛。断树支桥仄,枯藤架屋牢;更随山径转,海外见纤毛。”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当地***和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于2002年4月决定易址重建法喜寺。相信不久千年古刹雄姿将就在千年古镇重现,并将同时彰显古刹、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绽放出灿烂的光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普陀区专业景观雕塑安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普陀区专业景观雕塑安装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7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