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生在淮阴,先封于齐,后封于楚,最后在长安被杀,山西只是他诸多转战地之一。为啥山西的这座山要用他的名字命名?
据说,他的头埋在这里。
山上至今还有淮阴侯韩信的首级墓,199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笔者认为,这个墓不可能是韩信的。
明万历《灵石县志》记载: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6年),刘邦在平定陈豨叛乱后,归途中接到吕后送来的韩信首级,于是下令把头颅就地掩埋。掩埋韩信头颅的山就被后人称为韩信岭。在20世纪初,韩信墓周围还有祠堂等诸多附属建筑。
可惜因种种原因,韩信墓现在除荒冢外,附属建筑基本无存,砖石、碑碣等甚至被村民用来盖了猪圈。
中国有三座韩信墓,除灵石这座外,一在陕西西安市灞桥区,一在江苏淮安市淮阴区。
要考证韩信的归葬地,《史记》无疑是最可靠的史料,因为司马迁是汉武帝的史官,其生活时代据韩信也很近。
遗憾的是《史记》中并未记载韩信被杀后是就地掩埋,还是归葬故里。但其中有一句话,足以证明韩信的头颅没有埋在山西。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高祖已从豨军中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吕后曰……”说得很清楚,刘邦回到长安才“见信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得更明确:“上还洛阳,闻淮阴侯之死……”
可见,吕后给刘邦送韩信首级之事,不过是传说罢了,其墓当然不可能是真的。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大凡在陕西,不少人都知道,汉淮阴侯韩信墓,在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贺绍村(当地人叫龙王庙村)。其实,有文字及史志记载的韩信墓除新筑外,另有两处,分别在江苏和山西。那么韩信一人有三个墓,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楚汉相争时,刘邦重用韩信攻占关中,韩刘合会,灭项羽于垓下。汉朝建立后的高祖六年,有人告韩信谋反,韩信被刘邦降为淮阴侯。因韩信功劳太大,刘邦担心其篡位,欲除之。吕后令萧何在高祖十一年九月十三日,将韩信诱至长安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杀之。
据说,因韩信功绩卓著,刘邦曾对韩信曰:“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刀不杀!”吕后便将韩信吊在钟室,四周用布遮挡,用竹片将韩戳死。韩信死后,留下三个墓,这在历史上不太多见,也是汉王谋杀功臣的重要物证之一。此亦充分说明两千多年来,作为古今中外历史学者、军事专家、乃至平民百姓对这位汉初三杰之一的“战神、兵仙”的仰慕和推崇。从性格放纵不拘礼,甘于受辱到遇萧何举荐助刘邦,战功卓著;再到居功自傲图谋反,终遭灭门……世人无不充满了对韩信的同情与感慨。以至于诸韩墓皆香火颇盛,趋之若鹜。
山西省韩信墓
在山西省灵石县南焉乡高壁村的高壁山、距县城10公里处,有一海拔1200米、山势险峻的峭壁深涧,北依绵山、南接霍山,东与灵空山对峙、西与秦王岭相望,此乃秦汉时古官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处。
据明万历年间,《灵石县志》载:“韩信岭在县南二十里。汉高帝远征,吕后杀信未央,乃遣人函首而送帝,值帝还兵此处,葬其首级于岭上,后人即其墓庙祀之”。庙门有楹联:“西望关中,百战十年空鸟兔;北临绵上,千秋一剑感龙蛇。”墓前有砖砌围墙,内有一米多宽的通道,墓前有青石刻:“汉淮阴侯墓”碑。
灵石县1994年,将此处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省韩信墓
江苏韩信墓,据传为韩信的衣冠冢,也叫韩侯祠。位于淮安市淮阴区镇淮楼东200米处,建祠年代不祥。据《重修山阳县志》载,为明万历年间推官曹于对重建,清代曾重修。原建有大殿、中殿、前殿等。祠庙坐北朝南,宽23米、长130米。门上挂“汉韩侯祠”匾,后殿有韩信塑像。祠内挂有几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莫数千里长淮,神留槡梓;开四百年帝业,功冠箫曹”。它是迄今为止,保护较好,有一定知名度的祠庙。
陕西省韩信墓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72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