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物雕塑 > 正文

清代动物雕塑瓷,清代动物雕塑瓷器图片

  1. 瓷器底部带鹰图案的是哪个朝代?
  2. 康熙时期到底有没有生产赏瓶?
  3. 故宫的龙民间的龙有区别吗?

瓷器底部带鹰图案的是哪个朝代?

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中国古代瓷器上的花饰图纹内容多姿多彩,但其面部、底部很少有鹰图案的。因为华夏民族崇拜的图腾一般为龙、凤、朱雀、虎、狮、孔雀、羊、马、鹿、花鸟、五蝠等吉祥动物植物陶瓷器上面多以这些动物为纹。而鹰是草原民族等外夷民族所崇拜的图腾,不是华夏文化主元素。

发现有绘鹰图纹的瓷器一般在近现代才出现,有的属于民间的工艺品,收藏价值不大。

清代动物雕塑瓷,清代动物雕塑瓷器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2018年《福建文摘》刊登了一则信息中解析:在早期中国输往美国的外销瓷中,绘有鹰纹的瓷器在所有订制瓷中数量最多,具有代表性。根据 鹰在瓷器主题纹样中所占的比重,可大致分为 单一主题和 多元主题的两种。本文主要分析作为单一主题 的鹰纹瓷器,以鹰的翅膀形状为切入点,分为鹰翅向上、鹰翅平展、鹰翅下垂等三大类。据鉴定为公元1784_1844年的产品,大约为清朝乾隆到道光年间。

另外,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磁州窑制作了为数不多的花釉鹰瓷器,体积尺寸(宽450cm——高700cm) ,命名为1号花釉鹰,器型硕大,堪称精品。据称是雕塑大家崔宝林先生当年创作时的母本—— 自然色草原雄鹰花釉精品为样本而制成。

康熙时期到底有没有生产赏瓶?

谢悟空邀请。

清代动物雕塑瓷,清代动物雕塑瓷器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朝的瓷器烧铸水平已经进入一个很高的程度了,早在康熙十七年就派内务府官员至景德镇驻厂督造,特别是康熙三十年后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瓷器又很得皇室重视,因此成就也就非常卓越了。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皇帝的重视,在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发展到各地民窑都昌盛兴隆起来。在康熙三十五年后,陶瓷外销,西风渐进,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使得陶瓷业更加丰富多彩。康熙朝的瓷器从青花,五彩,三彩,郎窑红,豇豆红到珐琅彩等等发展极快。

康熙朝瓷器品种繁多,造型古朴,胎体较厚重。同样大小的器皿,要比后期的同样器皿重量上稍重些。康熙五彩的主要颜色是红、黄、绿、紫、蓝、黑等,少用青花,图案精致。康熙后期瓷器有一大特征,人物面部只用勾出轮廓而不填彩。康熙四十四年,朗廷极任江西巡抚兼管窑务,大力开展瓷器烧铸技术革新,豇豆红、郎窑红、胭脂红、祭红、洒蓝、瓜皮绿、孔雀蓝、豆青、金银釉等花色品种都是当时创造出来的。

赏瓶的意思是皇帝赏给有功大臣的,而且这种赏瓶瓷胎是青花,瓶身上的绘画是缠枝莲,有表示为官清廉的意思。赏瓶是雍正朝才开现出现的,是雍正皇帝用于赏赐朝臣,暗喻要朝臣清廉。赏瓶本来有名字叫玉堂春瓶,太监传诣"赏玉堂春瓶一对"往往简化成"赏瓶一对",因而赏瓶渐渐得名。

清代动物雕塑瓷,清代动物雕塑瓷器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康熙朝虽然瓷器业发展很快,技术也很高,却没有出现赏瓶,因为康熙朝的瓷器少用青化的。至少是没有出现专门用于赏赐朝臣的赏瓶,仅仅只是有作为观赏玩赏的"赏瓶"。

康熙朝没有产生赏瓶。赏瓶是雍正朝最新出现的一种陶瓷造型,起初名“玉堂春瓶”,因雍正帝专将其用于赏赐功臣,作赏赐之用,所以后来专称为赏瓶。赏瓶最初一般***用固定模式的纹饰,颈部装饰青花蕉叶纹,腹部装饰缠枝莲纹。其意喻深刻,“青”代表“清”,“莲”代表“廉”,“青”“莲”合在一起,就是统治者希望为官者和时政“清廉”。

赏瓶的器型来源于玉壶春瓶,造型基本都是:撇口,细长颈,肩部装饰凸弦纹,圆腹,圈足。其器形为雍正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审定的款式。赏瓶出现后,因其良好的寓意和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而深得雍正及后代君王的喜爱。雍正后每朝相袭,名称、器形及用途从未改变。但在纹饰和颜色上略有发展。

赏瓶的器型优美,纹饰漂亮,得到赏赐的功臣,也愿意将其放置于较为明显的地方自己观赏感受皇恩,同时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恩宠。赏瓶的脖颈部细长,也更适合于观赏者用手握持欣赏。赏瓶作为清朝中后期瓷器的代表之一,受到现代收藏者的钟爱。

康熙时期没有生产过赏瓶,赏瓶起初叫玉堂春瓶,是雍正王朝最新出现的一种瓷器造型。是雍正让窑官工匠参考古今样式,最新研发的新式款形器品,最后由皇帝审定,其外形俊秀,线条优美,比例协调,深得雍正喜爱,后来专用于赏赐功臣,也就称为赏瓶。

“赏瓶”的含义有两种,一种作“专赏花瓶”解,是一种广义的解释。一种作“赏赐之瓶”解,是一种狭义的解释,用来专指从雍正开始,专门用于赏赐大臣的瓶子。

广义的“赏瓶”即玉壶春瓶,最早起源于北宋时期。专赏之瓶在北宋晚期的出现,使得花瓶制作大为发展。随着专赏花瓶的发展和普及化,陶瓷装饰由之前的刻划花为主,出现了印花、绘花、模印,在南北方大量应用,白地彩装饰、黑底彩装饰和胎釉装饰普及。而这些艺术形象和技法又进而影响了文人对日常生活方式的追求和改进,艺术表现上瓶花的绘画和诗词也大量出现在了文人的笔下。一时之间,中国艺术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色彩缤纷的局面。

狭义的“赏瓶”指雍正时期出现的,其器型来源于玉壶春瓶,撇口、长颈、圈足,***用的是固定纹饰:颈部青花蕉叶纹、腹部缠枝莲纹,取其谐音“清”“廉”,用于赏赐给大臣,期望他们以瓶自警,保持清廉。

现在收藏界所说的赏瓶,就是狭义的赏瓶,指的就是源于雍正,盛于乾隆,沿袭于后世,用于赏赐大臣作为“清廉”警示的玉壶春瓶。由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康熙时期是没有“赏瓶”的。

真是可惜了雍正爷的一片苦心,又赏瓶,又发养廉银,结果贪官还是照贪不误。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留言探讨

故宫的龙民间的龙有区别吗?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龙成了皇权的象征

  西汉皇帝刘邦编造了一个故事,说他母亲做梦与龙结合后生下了他,还传说每当刘邦喝醉酒时,他的头就显出龙形。这样一来,刘邦就成了龙的儿子了。显然,刘邦最想借用龙的神威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巩固自己皇帝的地位。后来的皇帝和想做皇帝的人也都说自己是龙的儿子,这是对人民的一种欺骗。

  汉代以后,龙就逐渐代表皇帝了,龙成了皇权的象征。那时候,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龙床”,就连皇帝的子孙也叫“龙子龙孙”。

  到了元、明、清时期,皇帝龙袍上和宫殿中龙都成为五爪大龙,五爪大龙是禁止老百姓用的,如果老百姓用五爪大龙作装饰,就会被杀死。传说清代有个工匠在瓷器上画了一条五爪金龙,这个工匠和他的全家人都被杀死了。明代清代的皇帝住在北京宫里,于是宫殿的梁柱、门窗、殿顶、石阶上到处是龙。当年,皇帝穿着五爪大龙的龙袍,坐在雕满了龙的宝座上,统治着全国人民。

  中国的老百姓不喜欢代表皇权的龙,他们喜欢另一种龙,这种龙没有皇权的威严,它是一种吉祥的神物,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喜欢舞龙灯,跳龙的舞蹈。端午节时,举行龙舟比赛。民间还流传着很多跟龙有关的故事,其中“画龙点睛”、“叶公好龙”、“鲤鱼跳龙门”等故事流传很广,在这些故事中,也有英雄斗恶龙的内容,这也许是人民对皇权的一种反抗吧。

  在民间,有关龙的戏剧、音乐、图画、工艺品和成语也是很多的。在中国带“龙”字的山名、水名和地名更是多得数不清。龙在民间还是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动物,这是人们对龙喜爱心情的表现。

  今天,龙作为皇权象征时代已经过去了,但龙仍然是吉祥的象征。此外,今天的中国龙还有一种新的含义,它象征中国人民劳动创造和腾飞向上的精神,可以说,中国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代动物雕塑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代动物雕塑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