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之光
“石油之光”是大庆城市市标。由大庆市本土作者吴景行、张少杰、战广彦设计,1987年7月28日落成。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区中七路、萨大路和世纪大道的交会处。2009年在大庆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有关决定,批准雕塑“石油之光”为大庆的城市标志。
雕塑包容了从地下到地上,从古到今的全部内涵,它以现代主体构成的象征手法,表现大庆乃至人类征服自然的意志、力量与磅礴的气势和力度。雕塑主体由基座、塔身、塔徽组成;基座为高3.5米、直径8米的圆柱体,周围镶有2.1米的铸铜浮雕带;基座上托起的塔身是由高30米,直径为半米多的钢管排列起来的三棱柱,上端每边各有一件直径为2.4米的铜质圆浮雕。环廊是6只飞翔的海燕,组成了奔腾的海浪,象征油田生机勃勃、鹏程万里。
大庆广播电视塔全高260米,是亚洲第三高、我国第二高,黑龙江省第一高的全钢结构广播电视塔。2003年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塔厅***的过道有2.3米,站在这里放眼望远,可饱览油城胜景。在塔147米至259米处设三层塔楼,塔楼直径为20.6米,内设旋转舞厅、***厅、室外观光平台等设施供参观游览。
大庆公路客运枢纽位于大庆高新区的建设大厦对面,是国家一级公路客运枢纽站。设计建造时突出了人性化设计,设置了特殊旅客候车室以及残疾人卫生间。客运大厅设置电子信息板和信息触摸屏等设备,为市民提供最大便捷的服务。在客运站设置隔音墙等隔音设备,在客运站四周种植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合理搭配的绿化带降低噪音。
“中国结”已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大世界基尼斯世界之最,成为世界最高的水上雕塑。 每当夜幕降临,“中国结”上的灯光亮起,美轮美奂,引人入胜,成为大庆景点型地标。“中国结”位于三永湖湖中心区,有3个高31.6米、宽20米,寓意“永康、永乐、永福”,用塔式钢结构建造,以“中国结”为原型。
在山西大同,每到正月十五,都是一个非常热闹的日子。秧歌、旱船、大头娃娃和各种花车都在这一天走上街头,当地人称之为“红火”也就是热闹的意思,的确名副其实。围观的人群摩肩接踵,一派喜庆的节日气氛。
小时候,正月十五看红火是一件非常开心的记忆,当时不仅是各个厂矿单位,还有社区街道都组织了秧歌队,装起了花车,实力越是雄厚的单位,花车装得隆重华丽。有半天的时间市内几个路段实行了交通管制,专门为花车巡游留出空间。
记得有一年还看到了专门的表演,在仿古街上,一出“王员外招亲”正在上演,姑娘抛绣球,下面一群人等着抢,抢来抢去,绣球落到了一位女士手里,引起在场观众的哄然大笑。
这些记忆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当时的照片还是用胶片相机拍摄的,后来翻拍出来,又把这些记忆捡了起来。近些年,虽然这些活动还在举办,但总觉得没有以前那么“红火”,来参与的观众也少了很多,翘首观望的目光变成了手机,***照片各种拍摄,分享方便了,但体会的心情不一样了。
记得当时的表演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有几种现在已经濒临失传,比如“闹歌”,一个大人肩上担着架子,一个孩子站在上面,表演各种扮相。还有当地的剧种“耍孩”,嘶哑的嗓音,很有节奏感的旋律,现在很少人会唱了,喜欢听的人也越来越少。还有当地的“数来宝”,在柴氏兄弟及徒弟们的坚持下还在继续发扬传承。
那时候看红火,去晚了根本挤不进去,占据不了有利的拍摄机位,于是拍了一些观众的镜头,现在看来,颇具年代感,也更有回忆的味道。
山西临汾非遗项目之一,面塑艺术。主要以面粉为主料,调制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
听起来很简单,但其实面塑这门指尖上的艺术需要很大的工匠精神,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我的家乡是保定易县,那里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易水河,还有荆轲塔、狼牙山、清西陵,我家正好在西陵边上,每次过节回家都会看到游客众多的火爆场景😄😄。在外边不管多久,只要一回去哪怕吸吸雾霾都感觉倍儿清爽。果然还是家最好。
我的家乡在鄂尔多斯鄂托克旗,这里是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五个核心区,总面积8.19万公顷。其中在鄂托克境内就有四处,分别是:伊克布拉格草原化荒漠生态系统核心区,面积为1.85万公顷;蒙西珍稀植物群落核心区,面积1.29万公顷;棋盘山半日花核心区,面积为0.8万公顷;阿尔巴斯植被过度带核心区,面积为3.8万公顷。
保护区内现已查明的野生植物有335种,分属于65科、188属。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四合木、半日花、绵利、沙东青、草包菊、蒙古扁桃、胡柳等。
野生动物有青羊、团羊、黄羊、野兔、狐狸、獾子、艾虎、黄鼠、刺猬、蛇等20多种。栖居的乌类有天鹅、野鸭、野鸡、沙鸡、鸿雁、猫头鹰、百灵鸟、鹊雀等30多种。
药用植物有甘草、银柴胡、麻黄等,并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发菜、沙耳等。
还有恐龙遗迹化石自然保护区、阿尔寨石窟、苏里格庙、乌仁都西迪延阿贵庙。
鄂尔多斯婚礼、祭火节、八白室、苏勒德和乌兰敖包祭祀是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技艺有幹毡、马鞍、马奶酒制作等。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其他地区的不说,仅甘肃省先后公布的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有十大类、309项内容。分别包含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其中,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流行于甘南、四川甘孜州色达、青海黄南州的藏戏和甘肃花儿。
甘南藏戏又称为南木特,是从藏族民间舞蹈、民歌、僧歌演变而来的,和传统的藏戏相比,在剧本、剧目、表演、伴奏、演出场地上截然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运用戏剧手法刻画人物,运用说唱艺术形式进行表演,运用各种乐器进行伴奏,把具有地方色彩的唱腔音乐、舞蹈音乐、伴奏音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甘南藏族喜闻乐见的民族戏剧。
南木特形成于1946年,是嘉木样五世活佛和经常和梅兰芳接触的朗仓活佛根据藏戏、京剧的艺术特点创立的,主要剧本有《松赞干布》、《冉玛拉》、《达巴旦保》、《智美更登》、《卓娃桑姆》、《降魔》、《赤松德赞》等等。这些剧目由甘南州藏戏团、各县藏戏团和寺院、村落藏戏队演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花儿是广泛流行于青海省、甘肃省、宁夏***自治区的民歌,几乎***都能现编现唱,所以题材非常广泛,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很有乡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甘肃省主要以“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为代表,每年的农历4~6月间,各地都会举行“花儿会”,一时间歌声此起起伏,热闹非凡。
河州花儿会举办地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松鸣岩景区举行,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因松鸣岩景区内野生牡丹很多,所以人们又把花儿叫“唱牡丹”。松鸣岩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最突出的特点是用乐曲伴奏,有独唱、对唱、齐唱、***独奏等演唱形式。花儿会期间,人们聚集在山顶、树荫、小河旁、丛林间昼夜对唱,歌声悠长、粗犷,豪放抒情,韵味十足。
莲花山花儿会是康乐县的民间艺术瑰宝,主要以口授心传为传承方式。花儿会通常伴随庙会而举行,每年从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开始,到十月初一结束,达74场之多。尤其是农历六月初一到初六,莲花山都要举行盛大的歌会,吸引甘南、临夏、定西以及青海的各族歌手上万人前来对歌。人们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打着花伞,摇着彩扇随编随唱,甚是乐趣横生。
莲花山是洮岷花儿的故乡,洮岷花儿的最大艺术特色就是曲调悠扬,节奏鲜明,声律合拍,歌词即兴创作,因而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7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