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物雕塑 > 正文

动物人物石材雕塑,动物石雕像

  1. 蜡像是什么意思?
  2. 《山海经》载: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真的是九个脑袋吗?

蜡像是什么意思?

蜡像是一种模拟人物动物形象的雕塑,通常由蜡制成。蜡像通常是具有真实感和细节的***品,用于展示和纪念著名人物或历史***。蜡像通常在蜡像馆或博物馆中展出,并作为旅游景点的一部分。

     蜡像,蜡人。出自《法苑珠林》卷二十:“ 文宣 ( 齐文宣帝 )得牙,十许日,又梦在空中,状若牛角,长三尺餘……俄覩一蜡像,亦三尺,瞬目而语。” 就是用蜡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

蜡像是一门被称为“立体摄影”的超级写实主义雕塑艺术。蜡像艺术比一般雕塑更接近人物原形,它所塑造的人物往往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更有还原历史人物的独特功能。

动物人物石材雕塑,动物石雕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蜡像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传入中国

山海经》载: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真的是九个脑袋吗?

不请自来,见谅。

作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主要记载了上古的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内容,也涉及了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信息。但其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就连司马迁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动物人物石材雕塑,动物石雕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山海经·海外北经》载: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大意是说:相繇,又称相柳,是共工的臣子。相传,相柳九个脑袋,蛇的身子,食人无数且所到之处尽成泽国。相柳巨大的能同时在九座山头吃东西,它能呕吐出又苦又辣的恶臭沼泽,发出的臭味能毒杀附近的飞禽走兽。身上流出的血液,落地则五谷不生,土地被污染后连庄稼都无法生长。

然而这世上真有九首蛇身的凶恶怪物吗?众所周知,《山海经》是述图之作,也就是说先有图,后有书,文字只是对一幅图画中内容的解释。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流观山海图”、学者郭璞的“图亦作牛形”和“在畏兽画中”的记载和论述,说明最晚在东晋时代,“山海图”还曾流传于世。

动物人物石材雕塑,动物石雕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回到相繇的问题上,“九首”的意思很可能不是真的长了9个头,而是”看起来很多头”的意思。

清代汪中《述学释三九》中说“:凡一二 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 之以九,以见其极多。此言语之虚数也。实数可稽也,虚数不可执也。”《周易》也有云“九乃阳之极,物之广,数之多”,表明古汉语中额‘九’数,很可能不是‘九’数”,而是“极其多”的意思。佛经每举五百之数,泛言其多,也出于同理。

这种实数虚化的方式在《山海经》中很常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山海经》中有那么多看起来荒诞不经的怪物。他们很可能只是《山海经》的作者错误读图,然后以讹传讹,附会上去的结果。

真相很可能是这样的:大禹生活的年代,共工的领地内有许多大蛇肆虐,这些蛇占据了许多山头,还把这些地方的地面弄得坑坑洼洼的。禹后来杀了这些蛇,蛇血掉在地上,加剧了土地的盐碱化,不能种植五谷。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是定论,大家可以继续探讨。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故事里,存在两个共工。一个是怒触不周山的共工,是神话人物;一个是共工氏部落,现实存在。

《山海经》里所提到的,那一位拿脑袋撞山的好汉,是根据现实改编而来的。

历史上的共工氏部落,擅长水利。当时天下洪水,颛顼的部落无处存身,于是干掉了共工部落,抢了他们的领土。历史上的事情,就只是这样而已。

“怒触不周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编的。这里的共工,成了一个代表。

代表什么?共工两个字加上三点水的话,就变成了——洪江。

所以《淮南子·本经训》里才说,【禹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苟子·成相》里也说,【禹有功,辟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

也因此,很多人才搞不清,为什么在颛顼时代撞死一个共工,大禹时代又出来新的共工。实际上,共工在后来已经衍变成了洪水的代名词。

《山海经·大荒北经》里说的,【共工臣名相由(相繇)……禹掩洪水,杀相由。】大禹干掉的,也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也是与共工一样的——表记。洪水的表记。

这也就是考古学对神话中撞山好汉共工的真实面目考证后的结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动物人物石材雕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动物人物石材雕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