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当召,位于包头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始建于康熙年间,中国藏传佛教四大名寺。
大昭寺,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部。
呼和浩特市五塔寺,位于呼市旧城东南部。
广福寺,位于达茂旗百灵庙镇。
贝子庙,位于锡林浩特市北部额尔敦陶力盖敖包南坡下。
福因寺,位于阿拉善左旗木仁高勒苏木。
***寺,位于宁城县大城子镇。
龙泉寺,位于喀喇沁旗锦山镇西狮子崖下。
吉祥福聚寺,位于达拉特旗树林召镇沙坝子村。
慈云寺,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
大召寺,呼和浩特市五塔寺,乌素图召,呼和浩特***大寺,观音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喇嘛洞召,席力图召,尊胜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千手千眼观音院,龙泉莲池净寺
契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活跃异常、影响深远的古老游牧民族。“契丹”本意是“镔铁”,表示坚固、顽强。由于契丹曾经强盛无比,其军队剽悍善战,勇猛无比,长期称雄中国北方,声名远扬,至今世界上仍有国家和民族把中国称为“契丹”。
文献记载,契丹源出东胡,是鲜卑族的一支,公元四世纪前后逐渐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长期游牧于潢水(今内蒙赤峰锡拉木伦河流域)、土河(今赤峰境内的老哈河)一带。到公元六世纪前期,契丹还处于原始部落阶段,八部互不统属,有时还相互攻伐、劫掠,各部以畜牧射猎为生,逐水草而居,各方面均较落后。唐朝初年,契丹诸部逐渐形成了松散的部落联盟,曾臣服于强大的突厥汗国。
公元六***年(唐贞观二年),契丹部落联盟叛离日渐衰落的突厥,依附了强大的唐王朝。契丹和唐朝之间时战时和,既有称臣纳贡,也有反目成仇,战争和掳掠亦不鲜见。
契丹本是马背上的民族,胡服骑射,惯于劫掠,部落众多而分散,各部落为了争夺草场、猎物而征战不休。
契丹豪酋耶律阿保机有勇有谋,以良策治军,带领他所在的迭剌部迅速崛起,经一系列厮杀与招抚,终于将契丹八部统并起来,从此再无内部纷争。
公元九零七年,契丹人建立了***,阿保机遂成为称雄北方的新一代霸主。
九一六年,契丹民族杰出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了契丹国。九四七年,耶律德光改契丹为辽,有了正式国号的契丹人东征西讨,成为统一中国北方的一个强大***。
由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曾强盛一时,以骑兵部队为其立国之本,其军队精于骑射,骁勇善战,是马上打天下的强悍民族,在与渤海国、北宋、西夏的长期战争中保持优势,尤其在与宋军交战中常常获胜,给偃武修文、经济发达的宋朝造成了极大困扰。
契丹族最早起源于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关于契丹族的先祖,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厌倦了天上生活的天女,乘着青牛车下界时,邂逅了一位骑着白马的神仙,二人一见倾心,就生活在了一起。他们一共生了八个儿子,这八个人就是契丹古八部的始祖,白马青牛也因这个传说成为了契丹人的精神图腾!
实际上,契丹族起源于柔然。柔然被北魏打败后,南柔然避居于西拉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区域,一共分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日连、匹絜、羽陵、黎、土六于八部。长时间以游牧、渔猎为生的契丹人,性格坚韧,彪悍勇武。由于契丹势力一盘散沙,所以契丹在统一前,很长时间都是臣服于他国。
公元872年,耶律阿保机出生于契丹迭剌部。耶律阿保机自幼才智、勇武过人。长大后,耶律阿保机继承了伯父的于越之位,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重臣。在耶律阿保机的率领下,迭剌部军队征服了一个又一个部落,耶律阿保机也因功受到民众们和贵族们的拥戴,成为迭剌部的实际掌权者。
公元906年12月,耶律阿保机被推选为可汗。依照契丹传统的“世选制”,可汗之位要由每三年进行一次的选举推举而出。但耶律阿保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他要做的是终身制和世袭制。
耶律阿保机的举动引起了本家族子弟和其他贵族的不满。首先爆发的,是“诸弟之乱”——阿保机的本家兄弟为争夺汗位,联合起来叛乱。但阿保机天纵英才,他将怀柔之计与武力镇压完美结合起来,平定了前后发生了三次的叛乱,消灭了本家族的反对势力。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阿保机以退为进,在其他七部的要求下退守盐池。契丹各部为了吃盐,纷纷拿出东西交换。这样一来,阿保机的实力不减反增。
实力壮大后,阿保机***纳妻子述律平的建议,***装向各部首领叫屈,嫌他们只有要盐的时候才想到自己,平时都不相往来。七部首领听到后,纷纷带着礼物来拜访阿保机。阿保机***意请各部首领宴饮作乐,暗藏伏兵,一举除掉了各部首领,夺回可汗之位,史称“盐池之变”!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都皇城(后改名“上京”),国号“大契丹”,契丹兴起!
契丹本是北方游牧民族,八部之间不相统属,为什么能称帝建国?
契丹族之前叫东胡,其祖先被匈奴所破,退保鲜卑山。三国时期,部落酋长“比能”稍有不驯,被幽州刺史“王雄”所杀。从此部落衰微,逃至潢水之南,黄龙之北。到了北魏时期,自号“契丹”。
契丹人以逐猎为生,居无定所。契丹的君长为“大贺氏”有八个部落,依附于突厥。战时八部会和,猎射八部各自行动,争战不利就退保鲜卑山,风俗与突厥大体相同。
要说契丹八部不相统属,到也不能这么说,因契丹八部是部落“世选”。
契丹八部,各有酋长,号为大人。而这八部里的推举一人为领袖,统辖八部,三年一任,不得争夺,这就是契丹八部的“世选制”。
而契丹能称帝建国,那和契丹出了一位非常人物是分不开的,那就是建了辽国的契丹人“耶律阿保机”。
阿保机,善骑射,有智谋。做了八部统领后,攻城掠寨,掳来***,辟土垦田,择地使耕,让***大力种庄稼,效仿幽州制度,建了新城,***安居,不复思归。
阿保机又听说中原皇帝,向来世袭,未尝交替。
阿保机就以威制诸部,不肯尊行三年一任的老例,就想像中原皇帝一样,建立“终生制”和“世袭制”。
这样契丹各部就不同意了,先是阿保机本家族的兄弟出来反对他,由此发生了历史上的“诸弟之乱”,阿保机虽然平息了兄弟叛乱,强势做了九年契丹总首领,但也知道八部人心不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华民族的老祖宗太睿智了,总结的太到位了。中国北方广袤的草原和大漠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草原儿女。他们如同生养他们的土地那样粗犷、豪放、英勇善战而又性格鲜明。
契丹即为族名又为国名。契丹为北方大族鲜卑族宇文部落的后裔。东汉年间匈奴退走后鲜卑人进入匈奴故地与留下的匈奴人长期杂居互相通婚,后来匈奴人也自称鲜卑人。契丹在东北地区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地区繁衍生息,这一地区的民族迁徙和融合也颇为复杂。因此契丹族的形成其实是一个大融合的过程。至于传说的白马青牛只不过是为美化本民族,增加民族凝聚力而已。
有关契丹记载最早见于《魏书》。契丹意为顽强、坚韧之意。从《魏书契丹传》中的记载推测,在北魏时期契丹已经形成了八部: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絮部、黎部、吐六于部,称为古八部。古八部时期基本处于挨打的状态。经常遭到鲜卑慕容氏、高句力、突厥的侵袭。553年被北齐攻破,掳走人口10于万,牲畜10于万头。这个时期的契丹为松散的联盟,各部互不统属。
大贺氏八部始于唐朝贞观年间八部形成部落联盟,可汗都是出自大贺氏,此时的契丹族发展壮大开始对中原进行劫掠。唐武德二年,酋长大贺咄罗率军进攻平州。这个时期的契丹在突厥和唐之间来回摇摆。唐贞观二年,大贺摩会率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唐皇帝赐予旗鼓,后成为契丹可汗的标象征。后唐太宗以大贺窟哥为都督,设松漠都督府(今内蒙通辽、赤峰一带)。赐姓李氏。往后契丹与唐之间既有贸易往来又有互相的攻伐。
遥撵氏八部是在大贺氏八部瓦解后于唐天宝年间建立,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被回纥所灭后的百十年间一直被回纥所统治。780年至840年回纥内乱不断,回纥大将引辖嘎斯十万骑破回纥城,回纥汗国瓦解。此时的唐帝国已经进入了藩镇割据的时期。五代时期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乘中原内乱统一各部取代了痕德菫可汗于907年即可汗位。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征服了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并且掌握了蒙古地区的产盐区,经济和军事都十分强大。按照契丹选可汗的制度,当可汗之位轮入一个家族时,家族内的成年男子都有机会当可汗。可耶律阿保机不愿让出可汗之位,最终在武力镇压过后916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辽国(历史上契丹族的国号在辽和契丹之间来回变换)。
辽国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几乎统一了整个北方游牧地区。契丹族本为游牧民族,辽国统治者为了保持民族的特性大胆将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分开治理,主张因俗而治,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办法。创造契丹文字,保存本民族文化。此外吸收各国的文化,促进了辽国各个方面的发展。辽国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以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契丹)国做为汉唐时期东方国家的代表。俄语当中至今用契丹一词来表示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79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