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好事,只是首先得搞清楚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我认为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汉语、汉字以及传统审美的优秀部分。
汉语汉字别看都在学,但其实我们设计的已经很偏废了。语文已经沦为部分近现代作家的作家语言,既没有把经典文言文作为第一重点,也没有教授口语里古汉语词汇。口语与语文教育脱节严重,汉语精炼书面语的掌握更是出现严重断层。组词造句能力严重下降,行文变得很俗气和粗鄙,甚至识字率这么高的情况下,书面行文能力还不如民国时期传统私塾的语文教育效果,现在的语文教育一半都是弄无聊的东西,什么中心思想、笔画顺序、语法、把子句被字句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完全就是不懂汉语的神经病,口语里有的语法根本不需要这么教,都懂。应该教书面行文尤其文言行文模式。传统进校园首先就是应该全面彻底改革语文教育。
第二是必须禁止校园建筑全面西化,尤其装饰风格不能西方化。装饰风格就是传统审美的核心之一。你连铁栅栏都是西式风格装饰,还谈什么传统。根本看不到,就没有感受和体会。装饰、纹饰这件事并不存在谁的先进谁的落后,只存在是不是自己的符号、图形、色彩、风格。这些年中国建筑被那些媚洋的房地产***弄得乌烟瘴气。风格西式又不伦不类,大街上弄些外国人雕像莫名其妙。传统要进校园首先就是把传统风格纹饰装饰艺术带入校园。
第三、传统礼仪之下的仪式感。中国是礼仪之邦,然而现在见面打招呼,就是一个喂字。起码的礼仪丢失太严重。那些雅致的礼貌用语更是不掌握了。大陆人去台湾常常被认为不礼貌,并不是真的冒犯,而是我们丢了礼貌用语,人家还保留,所以听起来感觉很没有礼貌。我们是喂,老板,怎么卖。人家习惯了礼貌词汇,就听着很不舒服。
第四、传统服饰、传统歌舞,不说必须,起码得有一些吧,比如你已经有各种少数民族歌舞和服饰了,是不是增加点汉族自己的元素,弄一半天自己的从来没接触过。多荒唐的事。因为这还是涉及审美风格的,你只有吸取了自己根文化的审美,才能更好理解世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优秀传统的文化值得我们传承。我推荐我们山西的晋商文化。
山西有五千年的历史,黄河长久的奔流不息。在山西这块沃土上孕育了晋商商人,他们在明清时期“走西口”,历经“酷暑”、“严寒”。单薄的脊背上走出了一条令世人举目的“万里茶路”。交通尚不发达,贸易尚不流通。1.3万公里的的路程堪称奇迹。
“称雄华夏五百年”的山西商人有其特有的经商准则。“义信利”是大家熟知的。
有这么一则小故事:乔家创始人乔贵发累积了财富,开设了“广盛公”。在那个年代便有了“期货”一说。春天就定下秋天的收购粮食的价格,某种意义上是“豪赌”,在前几次赚的利润很是丰厚。有一年秋天粮食价格很是便宜,但是老东家“乔贵发”依旧按照春天的价格进行结账。损失几乎是毁灭性的、倾家荡产式的,差点破产。后来经过慢慢的恢复才走出困境,故而把“广盛公”改为“复盛公”,再次兴旺发达起来。
“诚信”一词晋商商人贯穿的很是彻底。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庄园等大家族的“掌舵者”正是因为这立足于世。
“做事先学做人”、“勤劳致富”、“吃苦耐劳”等,用生动的例子来传达更为形象,晋商文化这本厚厚的底蕴,更适合走进校园,广泛传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校园与雕塑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校园与雕塑论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8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