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廉村
廉村是一座古城堡,一边临着廉溪。别看今天的廉溪小小很不起眼的,历史上的廉溪曾经是河床深溪流阔的内陆港,可以直通大海。沿着铺着鹅卵石的道路走出城门直抵码头。
廉村本来不叫廉村,它的名字是皇帝所赐,这个故事还得说到唐朝福建第一个进士薛令之。唐神龙二年,薛令之文破八闽之荒,考中进士,以后还任太子的老师。后来太子成为了肃宗皇帝,为了感激他的老师,把薛令之出生的村子赐名廉村。后来这个薛令之还成为开发厦门“南陈北薛”的人物,死后葬于禾山。如今廉村的明月祠就是供奉着他的塑像,在当地学生都会来这里祈求学业有成。廉村后来出了33个进士,出现过一门五进士的佳话,是福安著名的进士村。廉村保存最好的除了古城堡,就是那脚下鹅卵石铺成的街巷,。整个村子以三条古官道为主,小巷辅之成四通八达的巷道。
朱棣最后是否找到建文帝,我们可能不得而知了,但从《明史·胡濙传》中朱棣“至是疑始释”的记载来看,他应该是得到了关于建文帝的确切消息,并且还是自己最为满意的结果!
建文四年(1402年),随着燕王朱棣的北军攻进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大势已去、回天无力,心灰意冷的他,做了最后的挣扎与任性,在宫中放起了一把大火,随后,自己也就随着大火离奇失踪了,这场历时4年的叔侄大战最终以朱棣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历经4年的生死大战,朱棣总算夺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位,可这样的一个结果,对他来说是不算圆满的,因为,他还是得到了一个自己实在不愿面对的结果,那就是关于建文帝的下落。
在最后关键时刻,建文帝竟然离奇失踪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这对朱棣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如果说建文帝死了倒也罢了,可万一要是没死,而是逃出生天了,将来某一天在某个地方振臂一呼,高举反攻大旗,反过来讨伐他,到时胜负就难说了!
因此,建文帝的离奇失踪,令朱棣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之中。
不行!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稳坐皇位,高枕无忧,必须要找到建文帝才行,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再不济,至少也要掌握对方生死的确切消息,如此方能心安!
于是,朱棣做了这样两件事。
首先是对外宣布建文帝已死的消息,以断了建文遗臣将来有一天东山再起的念想,其次是派出明暗两拨人马追寻建文行踪,明的一拨就是著名的郑和下西洋,暗的一拨则只有一个人,这个肩负特殊使命的人名叫胡濙。
建文帝的下落一直是个迷。史学界也是争论不休,各种说法和揣测都有,但无一个确切定论!
燕王朱棣攻入南京,此时南京城起了大火,到处有出逃的百姓。此时燕王顾不上登基,他要先确定建文帝的下落——如果建文帝不死,他就无法做合法皇帝。后来他在皇宫中见到了三具烧焦的尸体,太监说是建文帝朱允炆,太子朱文奎,和老太监的,然而朱棣还是半信半疑。那么建文帝的真实下落到底是哪里呢?。
投井***说。
有野史记载,建文帝当时的确有方法可以逃出生天,但他虽然为人懦弱,但是却恪守道义,不愿让自己祖先被侮辱,于是决定自焚。但是又怕朱棣会侮辱他的尸体,就找了一口废井跳了下去,让太监把井敲碎,永不见天日。又怕朱棣找不到自己的尸体会滥杀无辜,就让小太监穿上自己的黄袍自焚,以此蒙蔽他们的眼睛。不过这种说法并未证实。
水道潜逃说。
民间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早就算到自己孙子会遭此大难,于是早早地就准备好了逃跑的道具。当时南京城被破,朱允炆无处逃生,想要自缢保存颜面,这时老太监叫住了他,说先皇早有准备。于是他们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把剃刀,三件僧袍,十五两纹银。太监说先皇曾经做过和尚,可以凭此逃过一劫,于是朱允炆三人剃掉头发穿上僧袍,从南京水道逃跑了,留下了一个太监穿上黄袍自焚,以此骗过了朱棣。不过既然朱棣能够封锁南京城,就一定会封锁水道,这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
民间隐居说。
明成祖曾经派了两个人去秘密探访建文帝的下落,其中海陆是郑和,陆路就是胡濙,胡濙为了探寻建文帝的下落,曾经五年不回家。老母亲病逝,妻子病危,他都没有回去。终于在探访了二十年之后,明成祖朱棣临危之际,他终于回来了。是夜,他与成祖在寝宫密谈,五更才出来。想必是找到了建文帝,并且建文帝让他告诉朱棣:你安心地做你的皇上吧,我做我的平民,这样两个人都能安心。这是最符合实际,史学家们公认的建文帝的真正下落。
总结:无论怎样,成王败寇,明成祖打败了建文帝,当上了皇帝,建文帝也并没有反抗的意图,而是安心的做起了平民。其实这才是最好的选择,论起当皇帝,的确是朱棣更为出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82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