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赫是南齐宫廷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在《古画品录》中总结和发展前代绘画理论中的法则,提出了艺术创作之“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谢赫“六法”为我国造型艺术的创作和评论开创了一个精密且符合艺术规律的理论体系。此后的各个朝代,无论是画家、书法家还是美术评论家们都以此“六法”作为艺术创作和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标准。
钱钟书先生重新为“六法”作了标点: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管锥编》第四卷)
自六***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六法”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南齐的著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是赏析、掌握中国画的基本原则。谢赫是中国第一个绘画理论家,擅长肖像画和仕女画。所谓“六***”是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六个方面。
1、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气韵,原是魏、晋品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
当然,要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生动性、真实性,即气韵,也与其他五法分不开的。气韵生动离不开构图立意、笔墨技法。因此,它和其余五法是一个整体。其他五法同时也离不开气韵生动,否则,也就成为了缺乏灵魂的纯技术性的东西
2、骨法用笔
用笔,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总的来说,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如果把气韵生动理解为“神”,那么也就可以简单地把骨法用笔理解为“形”了。因此,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形”的描写借助于笔墨写出来,而写形又不过是手段,其目的是表现“神”,这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的表现客体的法则是一致的。
3、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就是画家在描绘对象时,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
描绘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依托和凭借,不能随意的主观臆造。但是,作为艺术,也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张。这可以说是一种创作态度和方法。
谢赫六法在中国艺术上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他不但成为古代绘画家的对绘画艺术的评判标准,也成为现代画家的参考标准。六法首提于古代南齐画乐谢赫!他将气韵列在首位。强调了画品必须给人于生动的神韵之感。否则让画作就失去了生命力而无神。第二个讲究画作的骨法。也就是用笔的力度深浅。骨由心生,你是什么样的性格,就会体现在你的用笔上。骨即是力度。第三个定应物。你所画的画,要与你描绘的物象形。即内容象似度。第四个随物赋彩。也就是着色。根据你不同的画作对象,赋上相应的颜色光彩。让画面有质感生动。第五个经营位置。也就是画的前期布局。利用空间,把要画的位置布局好,使画有层次感。第六个是传移摹写。也就是学画的基础,就是要从别人的画临摹开始,打好基础。此六法的提出,让后世画家对画有了一个参考的审美标准,如何去画,如何去评判别人画作的优劣。形成了一个评判体系。六法的提出可以说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谢赫居功至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同构人物雕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同构人物雕塑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86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