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雕塑 > 正文

国风雕塑人物素材,国风雕塑人物素材图片

  1. 为什么中国古代有的武将画像没肌肉肚子还挺大?

为什么中国古代有的武将画像没肌肉肚子还挺大?

1、从画像的角度来看:

将军画像一般由宫廷画师来画。宫廷画师起自南梁宫廷画师张僧繇。张僧繇以画佛道著称,亦善画人物。他的艺术手法简练,富于变化,创造了一种“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画法,被后世推为疏体的代表,与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密体各有千秋。据传他还创造了一种不用轮廓线的“没骨”法,全用色彩画成,改变了顾陆以来的瘦削型的风格,创造出比较丰腴的典型,画人“画短而艳”。张怀瓘评语“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张僧繇得疏体画法,至隋唐兴盛起来。张僧繇之画人物丰腴美艳,这种形象的出现与整个社会的审美趋势转变密切相关。“画圣”吴道子吸收和发扬了张僧繇的疏体画法,对后世人物画象形象极其深远。

2、哲学的角度

国风雕塑人物素材,国风雕塑人物素材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张僧繇和吴道子两位人物画像奠基人皆善画佛道壁画,深受佛道思想影响。佛家教义:大肚能容天下之事。道家更讲道法自然,回归自然。人的自然、本源之态即婴儿之态,丰腴之态。后世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内圣外王、厚德载物促动人们美的转变。

3、审美的角度

中国人思想讲究含蓄内敛,重意不重形,由内而外散发气势,肌肉展示出来,反而无后劲。丰腴的人物画像,展示了人民生活幸福,国富民强,盛世气象。

国风雕塑人物素材,国风雕塑人物素材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的确,我们看到很多传统的中国古代武将画像,基本上以大腹便便为主,让人惊讶于老祖宗的审美。但是也有例外啊,中国古代对孔武有力的武士的描写也有类似“板肋条筋”、“猿臂狼腰”的语句,这种形象就勉强可等同于现在我们眼中的匀称肌肉男的形貌体态,但是古人似乎认为那样的描写更符合年轻武士的形象,比如赵云、马超等这类年轻武将。而像关羽这样的武将,几乎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关于关羽画像、塑像中,我们都能看见关二爷挺着大大的肚子,飘着长长的胡须,这是中国古代对男子的两个最重要的审美标准。

武将可能更多的坐骑术训练和兵器训练,类似马槊啊这类的,可能更强调核心力量,而且可以从一些古籍上看到古代武将的食量,比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虽然有些逞强的意味,但是还是侧面说明当时的武将的食量,这么大的食量,应该说避免不了一些脂肪的积累。

还有一个更大更实际的可能性是,增加脂肪可以适当保护自己的神经和血管系统不那么容易遭到创伤和损害。毕竟打仗刀枪无眼,就算你穿着全身铠甲,都可能被击穿。有一层脂肪其实就是多了一层防护和缓冲。一刀插在你的八块腹肌的肚子上和一刀要先穿透厚厚的脂肪再穿透八块腹肌的肚子,效果能一样吗?而且如果是钝器打击,一锤子敲在铠甲上,后面有没有厚厚的肥肉,差别可很大的。因此在古代战场,最适合的身材是里面有肌肉,外面有脂肪。这样的猛将,穿着铠甲后,有力气,自己还抗打,耐力还好,真的很难击败。

国风雕塑人物素材,国风雕塑人物素材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孔武有力、四肢发达、满脸杀气的武将,在重文轻武的朝代,基本就等于下里巴人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种论调可不是现在才有的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健壮的武将在文官面前都抬不起头来,感觉低人一等,因此品级比较高的武将更愿意做读书人的打扮,装个儒将的样子也不错,表明自己虽是武夫,但好歹也是读过书认过字,不是肚子没墨水的货。

所以,我们看到的武将画像大腹便便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风雕塑人物素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风雕塑人物素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