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在今甘肃天水东南45里)始凿于后秦姚兴时(394~416),当时“千崖万象,转崖为阁,乃秦州胜境。”后经凉州各割据***不断续凿,至北魏初期已具相当规模。北魏重视石建筑艺术,使麦积山石窟的开凿进入一个新时期。
这一时期开凿的石窟有很多,建筑风格并不完全相同,如方形,平顶,左右侧壁各一圆拱大龛;或正壁和左右侧壁各凿1大龛,四壁上方加凿小型龛;或平面作马蹄形、穹窿顶,等等。壁画内容亦争奇斗胜,有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西方净土变。麦积山存窟龛194个,敷彩泥塑及石雕7000余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大部分是北魏时期创制的(小部分为十六国时期及西魏至明时期创制的),在麦积山石窟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后有经过隋唐宋元明清历代,有不断开凿和修建,因历代地震的缘故,中部山崖崩塌陷落,遂将山崖自然分为东崖和西崖两个部分。东崖的石窟以涅盘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西崖聚集着万佛堂、天堂洞、121窟等最有价值的洞窟。万佛堂又叫"碑洞",跨进门,迎面是一尊3.5米高的接引佛,双目微合,双手作接引之姿。窟内现存泥塑30多件。前壁的左上侧留有影塑的千佛千余身。窟龛中有许多制作精巧的弥勒、沙弥、供养人的雕塑。
凡是亲自去瞻仰过麦积山石窟的游客,无不被它的磅礴气势所倾倒,也不得不感叹古人先辈们的聪明才智以及勤劳的双手。
首先让麦积山石窟被纳入现代视野的是日本学者大村西崖,1917年(日本大正6年),大村西崖著《***美术史雕塑篇》,在此书中,引用了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国外始知大都督李允信在天水麦积山建七佛龛事。但这条资料仅仅是大事记性质的,比较简单,所以并没有引起人们对麦积山石窟的重视。
真正将麦积山石窟引入国人视野的是天水学者冯国瑞先生。1941年初,冯先生开始整理地方历史文献,接触了很多有关麦积山石窟资料。同年农历4月初八,冯先生和朋友赵尧丞、聂幼莳等同行首次到麦积山实地考察,以“对证古本”的方式去找古迹,抄录碑文,勘察地理环境,并对洞窟做了编号,发现以前未有人谈到的壁画,颇有收获。随后写成《麦积山石窟志》,由陇南丛书编印社石印300本发行。该小册子是国人对麦积山首次考察研究的成果,当时在《大公报》、《益世报》、《燕京学报》等新闻媒体均有相关报道,对宣传麦积山石窟胜迹起到很大作用。麦积山石窟始继敦煌之后显扬于世。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学识渊博,用兵如神,常有妙计化解危难于无形。而诸葛亮人生最后一个计谋没有用在鞠躬尽瘁的蜀国身上,而是用在了自己的身后事上,而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妙”。小编可以说这是计谋里的“无招胜有招”!!!埋葬地点谁都没有事先能猜到,包括诸葛亮自己,所以没有任何人知道墓地,更不要说盗墓了,赞!
人死就要入土,在诸葛亮所处的那个时代,盗墓时有发生。奸雄曹操就是那个时候最大的盗墓头子,传说历史上有名的“七十二疑冢”就是出自曹操只收,至今都没人能破解。
既然曹操都能想到,那么比曹操还要聪明的诸葛亮又怎会想不到呢?跟曹操一样,诸葛亮身前也被很多人恨之入骨,恨不得掘墓鞭尸以解心头之恨。诸葛亮心知肚 明,所以临终前特意写信告诉后主刘禅:死后将他埋在定军山,且不要在墓上拢土,也不要在墓边栽树,随葬物品更是一件都不要,而且要求墓穴只需能放下棺材就 行。但后人研究发现,这只是诸葛亮释放的一个烟雾弹,定军山上埋的,只是他的衣冠冢,而真正的墓地另有去处。
大家普遍认同一种说法是,诸葛亮为了掩人耳目,在传递消息给刘禅时,特意暗示了定军山只是埋葬他衣冠的地方,同时告知了真身的埋葬方法:让四个大力士用新 绳抬着他的棺材出成都后一直往南走,知道绳子断裂方可下葬。如此一来,知道他墓地的人就会少之又少。刘禅听从了相父诸葛亮的安排,选了四个孔武有力的士 兵,但是没想到的是,他们走了三天三夜,累的一点力气都没了也没能把绳子磨断,于是四人一合计,就把诸葛亮随便埋在所处的位置,而后就回去复命了。但是后 来事情被刘禅知晓,一怒之下就把四人给杀了,但是气糊涂的刘禅竟然没有问相父的埋葬地点,如此一来,知道诸葛亮墓的最后四个人也就死掉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92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