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罗丹的作品《巴尔扎克像》在艺术史中的地位为何那么高?
法国雕塑家罗丹是欧洲雕塑史上继米开郞琪罗之后最具世界性影响的雕塑***。他是古典主义雕塑的最后一位***,同时又为现代主义雕塑开启了新的道路。在《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一书了解到,他为同时代的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科学家创作了肖像,在这些肖像雕塑中,罗丹显示出他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技巧,他运用了古典主义的手法,将肖像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充满个性色彩。
《巴尔扎克像》是罗丹的最后一座伟大雕像,是罗丹在1891年接受的法国文学家协会主席的定件。为了创作这件雕塑,罗丹亲自到巴尔扎克的出生地进行了考察,还找来了同巴尔扎克形象相似的***,并根据他们做了17座10尺高的巴尔扎克像。但罗丹还不满意,他经过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雕塑出二十多座巴尔扎克像,最后才将巴尔扎克的形象确定下来。在这件最后完成的雕塑中,巴尔扎克穿着邋遢的睡衣式的长袍,头发蓬散,好像雄狮一般。他的表面凹凸不平,但却产生了富有感***彩的光影变化。巴尔扎克套在长袖之中的双臂低垂着,没有手。罗丹曾精心塑造了巴尔扎克的手,但由于他作的手太出色,有些喧宾夺主,因此罗丹毫不犹豫地将那一双手砍掉了。罗丹摒弃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没有去修复雕塑上那经过确凿的“伤口”而就此将巴尔扎克的雕像定型。通过形体塑造表现人物的心灵、思想和***;通过人体的运动表现出人的内在的生命力,他的雕塑表面起伏变化,保留了活跃多变的塑痕,加强了雕塑的戏剧性和文学性。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请删除)
罗丹众多的作品中,引起最大争议的是他晩年所作的《巴尔扎克像》。罗丹很欣赏诗人拉马丁形容巴尔扎克时说的"他代表着大自然的威力"。罗丹用极奔放的手法,塑造了披着睡衣、在深夜写作时起身绯徊的巴尔扎克。作者正仰首远望,似乎在向黑暗势力挑战,他的硕大的头脑里装着那个想象岀来的充满激荡的社会,正使他激动不安。他那气度,使人想起作家自勉的铭言:“拿破仑用剑做不到的,我的笔要能做得到!”。罗丹的《巴尔扎克像》与他的许多作品一样,在19世纪法国雕刻艺术发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罗丹不斤斤于细节的精雕细琢,而是倾全力于文学天才的精神气质的展现。高扬的头颅充满了自信,有着雄狮般的伟岸;深陷的眼睛似乎可以洞穿世界。
巴尔扎克的表情是复杂的,既有自信和傲慢,又有忧愁与温情;作品达到了细节的真实深刻,整体的简洁和谐,具有纪念碑雕像的浑然一体的气派。暗影在坑洼不平的身上找到了许多藏身之所,光线只在突出的地方闪亮着。多处重叠的暗影,为雕像笼罩上阴郁的悲剧气氛。巴尔扎克仿佛永远是在自然与社会的双重黑暗中踟蹰,仅仅是窥视着、渴盼着那可疑的光明。
在艺术之路上,罗丹迈出了由古典到现代的最艰难的一步,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使写实不再是现代雕塑的主要追求,而是通过雕塑传达出人物内核的本质。法籍华人艺术家熊秉明指出:“在他之后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胆地改造人体,更自由地探索尝试,更痛快地设计想象世界中诡奇的形象。现代雕刻从此成为可能”,“罗丹的出现,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变革,把雕刻受到的外在约束打破。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雕刻首先是一座艺术品,有其丰富的内容,有它的自足性。所以他的作品呈现的时候,一般观众乃至保守的雕刻家,都不免惊骇,继之以愤怒、嘲讽,而终于接受、欣赏。”
题主问雕塑家罗丹的作品《巴尔扎克像》在艺术史中的地位为何那么高?
这应该有两个原因,首先雕塑作品的原型巴尔扎克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很高,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家,也是世界级的文学巨匠,被称为“法国***之父”,他一生只有短短的50年,却写了90多部***,我们熟悉的有《高老头》、《欧也尼•葛朗台》、《人间喜剧》等等。
罗丹是继米开朗基罗之后世界最伟大的雕塑家。十九世纪的法国巴黎不只是世界绘画艺术的中心,雕塑艺术也成为这个世界艺术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罗丹接到为巴尔扎克做雕像的订单时,巴尔扎克已经走了48年,罗丹花了几年时间搜集素材,做了几十件习作,为了准确地了解衣服的尺寸,还专门去巴尔扎克的家乡探访曾经为他做过衣服的裁缝。
我们来看这件雕塑作品,巴尔扎克散着乱糟糟的头发,身上穿着睡衣,没有手臂,这在当年引起很大的争议,而罗丹所要表现的是一个正在思考的作家的形象,一种深层次的精神面貌。
罗丹的作品中,除了家喻户晓的《思想者》之外,另一件在艺术史上最受关注和议论的就是《巴尔扎克像》了。
这件罗丹晚年所作的《巴尔扎克像》,是受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委托创作的。为了完美地诠释巴尔扎克的精神风骨,罗丹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了巴尔扎克的作品,广泛研究巴尔扎克的举止相貌和神态,先后塑造了七个生态各异的草稿,但一直未能找到自己最满意的表达方式。而最终历经五年时间才完成的《巴尔扎克像》也并没有得到法国文学家协会的投票认可,于是罗丹将这件作品安放在自己家中的花园里,直到罗丹去世后才最终被后人追认为是一件划时代的伟大作品,并将它安放在巴黎的街头供世人瞻仰和膜拜。
这件打破了以往写实主义风格的雕塑作品,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震撼力,他对巴尔扎克身上体现的那种骨子里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如巴尔扎克说的那样:“拿破仑用剑做不到的事情,我要用笔做到。”罗丹正是出于对巴尔扎克的深刻理解,才最终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塑造了这件伟大的作品。反其道而行之,舍弃了当时那种写实主义的惟妙惟肖的风格,遗貌取神,删繁就简,以近似于中国画的大写意风格,通过不拘一格的粗犷奔放的艺术语言,深刻诠释了巴尔扎克身上那股无畏的气度和宽广的心胸。
罗丹
据艺术上的相关资料记载,这件作品受到了中国石湾陶塑—达摩禅师立像的影响;还有一说是罗丹在完成这件作品初稿时雕刻了一双抓住睡袍的手,他的学生布尔德尔在看见这尊雕像时,对那双刻画精妙的手赞不绝口,罗丹于是毫不犹豫地去掉了那双手,于是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披着睡袍,头发蓬松,凝神沉思的样子像忘记了周遭的一切,这样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家的睿智和果敢。罗丹没有***取当时流行的那种大众喜闻乐见的那种绅士风范,以及西方传统雕塑中的以裸体表现力量感的那种风格,而是更接近东方美术中的写意风格,更接近于中国绘画史上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和《太白行吟图》这样的整体风格。
梁楷 《泼墨仙人图》
真正伟大的艺术在于打破常规的创新。当时的西方艺术的发展正处在脱胎换骨的革新的前夜,罗丹以其敏锐的艺术触角和前瞻的艺术眼光,以抽象性、写意性的创作手法奉献了这样的经典之作,与其说这个作品在刻划巴尔扎克,不如说这件作品是在雕刻巴尔扎克的思想,更像是两个伟大的灵魂一次跨时空的心灵对话。在当时面对无数的指责和嘲讽的时候,罗丹依然信心满满地宣称这件《巴尔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成果,我的美学理想的集中体现”,它“终将立于不败之地。”
这样的自信绝非夜郎自大,这件作品解放了人物雕塑中那种刻舟求剑式的写实主义的禁锢,从而赋予了其一种运动性、象征性的美学内核,以面向未来的姿态开启了西方现代雕塑的先声,引领了一种崭新的艺术风潮,其狂野不羁的艺术价值和厚重沧桑的历史价值完美地融为一体,打通了想象与现实的森严壁垒,破壁重生,赋予了一种永生的信仰的力量感,成为西方雕塑史上一座旷古烁今的艺术巅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写意雕塑人物名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写意雕塑人物名家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9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