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去过几次北京,每次去北京,都要在天安门城楼前拍照留念,拍照的时候,还不忘告诉摄影师,一定要把华表拍进去。
那么华表是谁建的呢?有什么用吗?
一、华表是谁建立的?
当年明太祖的时候,开始立的太子是朱标,不过朱标命不好,37岁就英年早逝。当时最有希望传位的是朱棣,但是,朱元璋绕过了朱棣,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这一下朱棣生气了,便以勤王的名义攻进了皇宫。在皇宫里,朱棣没有找到朱允炆,朱棣便直接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当上皇帝的朱棣便将都城从应天府(现在的南京)搬到了北京,并且大兴土木,修建了紫禁城。天安门前的华表,就是那时候修建的。
二、朱棣为什么要修建华表?
华表上雕刻着腾云驾雾的云龙,上端左右两侧还有雕刻祥云的云板,古代的皇帝,都喜欢把自己比作龙,因此这个腾飞的云龙就象征着国家一定会在皇帝的带领下,蒸蒸日上。
明永乐十五年始建,名承天(“承奉天道”)门;清顺治八年修缮,改为天安门。新中国成立后,曾彻底翻盖。
竖立在天安门前后的一对雕工精美的汉白玉石柱,名曰“华表”亦称“望柱”。
华表,原为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君主受臣进谏,和帝王出入。)或指路的木柱。晋.崔豹《古今注》下.《问答释义》有:“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如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今西京谓之交午(华表的别名)木。’”述。
华表,也是古代立于宫殿、城垣或陵墓前的石柱。柱身往往刻有花纹。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三.《龙华寺》著有:“宣阳门外四里,至洛水上,作浮桥,所谓永桥也… …南北两岸有华表,举高二十丈,华表上作凤凰似欲冲天势。”之释。
另,华表一词也指房屋外部的装饰。《文选》三国.魏何平叔(晏)《景福殿赋》:“故其华表则镐镐铄铄,赫奕章灼。”注:“华表,谓华饰屋外之表也。”
而天安门的两柱“雕龙吼头”的华表,一柱曰“望帝出”,释为天子出***情民意;一柱称“望君归”,呈促皇帝回朝治理国家大事。
“吼”,也作“犼”。实为传说中的神兽。华表柱头作“望天吼”,喻“监督”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
制“望天吼”与华表龙柱之上,就是“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的督政“希昐”;亦“望天神兽”对皇权的制约,也是鉴于古代祭祀“望于山川,徧于群神。”的,所谓封建“皇权长久”统治的寄托。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华表的形象并不陌生,它经常伴随着北京天安门出现。
而且,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标志,在人民币、宣传画中经常出现。
古朴精美的华表,烘托着北京天安门的威严气势,既有一种艺术的和谐美感,又具有历史的庄重和威严感。
那么,华表有什么意义呢?这有多种说法。
在上古的尧舜时代,人们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识别方向的标志。这是华表的雏形。
一个地方如果想让人们一眼就能识别出来,他所在的地方有一个特殊的标志。从而人们看到这个标志就知道到了这个地方了。
黄帝的时候,中国人的各个村庄或者是人群居住的地方,要建一个轩辕门。已显示自己是哪一族群的人群。因此见到轩辕门就知道这里居住的人群,是旧属于黄帝部落的人群了。
比黄帝还要早的时候,人们是把通向哪里的道路树立一块石头,叫做引路石。现在在新疆一带还能看到这种引路石,只不过当地人叫做路石,有的路时还可有真正的鹿的形状,有的路时就雕刻成了人形。
后来人们就在入自己村口的时候,也立了一个引人入村的石头。再后来就种上树了。这都是为自己村庄树立一个标志。
黄帝以后,办理公务事务的场所,在门前树立一个诽谤柱,让对办理公务事务的人不满意,有个说话的地方。
再后来办理公共事务的场所,在门的两边各立一个诽谤柱。一个用于表达不满,一个用于公布公告。
到了汉朝的时候就发展成门阙了。不过门阙只用于公布公告用了。不再有诽谤柱了。
再后来有功于国家的人员,可以在自己家门前立一个旗杆。以用于显示对国家作出贡献的标志。
再后来科举考试得中的人员,也可以在自己家门口立两个对称的旗杆了。以显示自己家出了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9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