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说一下我很个人的观点。
首先,这4句话的核心是“质量是生命”。“是生命”这3个字已经是最沉重的注解,还有什么能超过生命呢?“质量”又是什么呢?很显然是指成绩,对于课堂就是知识掌握程度。因为“有效课堂”的“有效”肯定是要能检测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等没办法用“有效”来衡量,既使找出一些指标,一节课也衡量不了。所以,这4句话是专家们针对当前以考试为目的学校教育提出来的。
据于以上分析,下面再谈以知识为目标的课堂教学。
一、围绕知识目标,肯定要以“教学为中心”。这是课堂定位,“教学”就是教知识。由于学生才是知识的受体,考核“有效”与否本质上是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而反映老师的教学效果。所以,“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这是角色定位。
二、把位置定好了,如何实施教学才能高效呢?
针对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目前全国出现了很多模式。昌乐二中的“271”学案导学式、杜朗口的“336”分组讨论式、还有问题情景式、设疑探究式等等。
在我看来,本质一样。就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是组织与点拨。区别在于学生自学时间的长短和自学方式(做题还是讨论为主)。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大同小异的类型?主要是学校为了打出自己的名气。
三、进一步挖掘模式核心,高效的点在哪里?
内因与外因的契合度高。无论看书做题式还是讨论式,本质上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主动学,这是高效的内因。与之配套的外因,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欲望的?实际上所有的模式都是通过设计逐层深入的问题来实现的。区别在于,做题式是让学生看书把思路写出来,这个环境需要静。讨论式是让学生把思路说出来,这个环境也需要静,这个静是指不出现与问题无关的杂音。情景式是老师问学生答。
调动学生内驱力的难点是什么?是让学生心静。无论做题还是讨论,都必须让学生回归自我,心中只有“我”,没有“他”。才能进入一个学习状态,从而达到学习的深度。否则,就是走形式,学生成绩不可能提高。许多学校学了模式不成功的根源就在于此。当然,让学生入静肯定是花了一定时间和精力来培养的。要想学到精髓的学校,只需去学这个就够了:人家开始是如何训练学生入静的?成熟环节已只是展现形式了。
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喊了几十年了。个人认为:所谓改革就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加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完全没有跳出传统的启发示、因材施教等教学范畴。个人认为:科学、技术较过去有非常大的提高,人类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能力突飞猛进,远远超越古人,但人类思想还没有完全超跃古代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理念。教育、教学也是如此。正因如此,我们纪念万世之师——孔子,学习他的理念、方法、手段、措施等,如“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启发示等。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喜怒哀乐,思想易波动,可塑性大,因此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自古以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是必然的主体,只是因教师个人——性格特点、人格魅力、知识结构等而有所不同。学校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当然以教学为中心。教育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材,质量是当然的生命。个人观点,一家之说,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9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