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厦门大学的牌匾,应该是鲁迅的书法集字,不是鲁迅专门为厦门大学提的字。
学字在草书章法结构中,省略宝盖头是常见的操作,不影响辩识度,增加了韵味。
用鲁迅研究者附会的方法解读学字,鲁迅先生不写宝盖头,寓意学无止境啊!
厦门大学的校园是世界最美校园之一,鲁迅题字的牌匾与校园文化相得益彰,给厦门大学加分了啊!
大学校园之美,不仅在自然环境,更在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厦大不错。
照片中的“厦门大学”四个字,出现于1950年左右,此时鲁迅去世已有十四、五年了,显然它不是鲁迅亲手所书,而是后人集字所成。
即将前人所写的字拼凑在起,形成一个新的内容。
比如中学历史课本中曾出现的岳飞的“还我河山”四个字,就并非岳飞亲手所书,而是抗日战争时期,为激励抗日民众,浙江某学者从岳飞所流传下来的墨迹中,集字而成。
从字形来看,“厦门大学”中的“学”确实差一个笔画,但从书法的角度看,它并不错。
我们且看“学”字演变过程:
这是王羲之在《学书帖》中的写法,再看他在《四纸飞白帖》中的写法,下部的“子”有所不同。
再看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的“学”,“子”字的一弯弧度变小:
而宋代的赵佶,胆子更大,一弯基本上看不到了:
明代的张瑞图则更干脆,直接写成了这个样子:
在书法中,省笔、借笔甚至多出一个笔画的现象普通存在,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第二个“和”字,右边的“口”就写成了“日”。
😂这样的话题你也好意思问,而且还有人好意思回答,有点不可思议。我见到了开始不以为然,忍不住也来回答,更是不可思议😂。
其实,这个问题就如同问为什么特朗普打棒球没穿西服?为什么伏明霞在大街上***泳装?性质是一样的。
中国文字从至少殷商甲骨文开始,从指事象形到逐步简化走过了三千多年,是世界文化史上唯一一个没中断的文字。开始是刻在石头兽骨等硬物上,战国时发明了毛笔(是楚国人而非秦国的蒙恬),文字开始写在锦帛之上,东汉以后蔡伦发明造纸术,又开始在纸上书写。此后经过甲金文到秦篆到汉隶字形基本确定。
但战争却没停止。因为战事的需要,书写势必需要提高效率,于是汉隶中出现了章草,直到唐代。大草,也叫今草逐渐形成。
你所看到的厦门大学字样,属于行草,介于大草与行书之间,简笔较多,因此,以规范汉字来看,似乎汉字笔画被省略了。
但是只要草书书写规范,字形有根有据,便不为错字。
所以,你若喜欢文字,不如了解一下汉字的演变过程,或者在书法上下点功夫,你一定会发现,中国文化是如此之神妙。
我说的草书笔画省简要有根有据,是说即便大草也要遵循简化规律,不可生造。更不可凭自己的所好任意减省。这需要接触书法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当代一些书家追求所谓的创新,在书写形式上寻求所谓的突破,热衷于率直个性,出现了大量的涂鸦作品,把字形扭曲化,艺术世俗化,国粹庸俗化,成了鬼画符、神仙字,完全背离了中国书法艺术审美标准,则另当别论。
厦大是小柒非常喜欢的校园,还有武大。接下来说说厦大和校名的题字为什么少了一个宝盖头?
厦门大学与鲁迅先生的故事
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学校早期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被誉为“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
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16日鲁迅在厦门期间曾寓居于此。在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与国学研究院教授,除教学外,还撰写了17万多字的著作。
为了纪念鲁迅,学习鲁迅,厦门大学于1952年10月创设鲁迅纪念室。纪念室设于集美楼二楼原鲁迅先生在校任教时居住过的房间。
厦门大学四字是鲁迅先生的集字,但并不是鲁迅先生所题写。集字的意思就是从鲁迅写过的字中抽选出“厦”、“门”、“大”、“学”四个字。
少了宝盖头是书法艺术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是个“怪人”,喜欢特立独行,写文章喜欢用通***字(有时自造,他用是通***字,我们用就是错字)。因此,厦门大学的“学”字上头看起来少一点,会不会是鲁迅先生的特色呢?
实则不然,这个“学”字是草书,而且还是怀草,完成正确,而且还写得非常好。之所以我们会认为它少一点,只是因为我们自己接触书法甚少,不认识、不会写草书的“学”字而已。这要是放在过去,是不会出现这样观点的。
看来学书法,真的很重要。友友,你喜欢书法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学景观雕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学景观雕塑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ery.com/post/99287.html